[发明专利]基于模糊控制的多目标吹灰优化方法、服务器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0120.4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4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石书雨;蔡芃;赵超;张杨;范国朝;吕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F23J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剑波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模糊 控制 多目标 优化 方法 服务器 系统 | ||
1.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多目标吹灰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实时采集到的现场数据,确定受热面的清洁因子、时间积分因子和对应的第一补充因子和第二补充因子,其中清洁因子与受热面的受污染程度相关联,时间积分因子与受热面的积灰速率相关联,第一补充因子与烟气温度相关联,第二补充因子与锅炉效率相关联;
分别将清洁因子、时间积分因子、第一补充因子和第二补充因子转换为模糊论域中的量化等级;
将清洁因子量化等级、时间积分因子量化等级输入预先设定的第一吹灰模糊控制模型,对第一吹灰模糊控制模型进行解算,以得到相对应的第一模糊控制输出信息;
将第一补充因子量化等级、第二补充因子量化等级输入预先设定的第二吹灰模糊控制模型,对第二吹灰模糊控制模型进行解算,以得到相对应的第二模糊控制输出信息;
将第一模糊控制输出信息、第二模糊控制输出信息输入预先设定的第三吹灰模糊控制模型,对吹灰模糊控制模型进行解算,以得到相对应的吹灰置信度;
将吹灰指令发送给PLC控制器,以便PLC控制器根据吹灰指令进行相应的吹灰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清洁因子CF=ksj/klx,其中ksj为实际传热系数,klx为理想传热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高温区受热面,第一补充因子为受热面出口烟温,第二补充因子为减温水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低温区受热面,第一补充因子为转向室烟温,第二补充因子为排烟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吹灰模糊控制模型中,清洁因子量化等级的权重大于时间积分因子量化等级的权重。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吹灰模糊控制模型中,第一补充因子量化等级的权重大于第二补充因子量化等级的权重。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三吹灰模糊控制模型中,第一模糊控制输出信息的权重等于第二模糊控制输出信息的权重。
8.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多目标吹灰优化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接收单元、清洁因子确定单元、时间积分因子确定单元、补充因子确定单元、转换单元、第一解算单元、第二解算单元、第三解算单元、指令生成单元和指令发送单元,其中: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采集装置实时采集的现场数据;
清洁因子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实时采集到的现场数据确定受热面的清洁因子,其中清洁因子与受热面的受污染程度相关联;
时间积分因子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实时采集到的现场数据确定时间积分因子,其中时间积分因子与受热面的积灰速率相关联;
补充因子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实时采集到的现场数据确定对应的第一补充因子和第二补充因子,其中第一补充因子与烟气温度相关联,第二补充因子与锅炉效率相关联;
转换单元,用于分别将清洁因子、时间积分因子、第一补充因子和第二补充因子转换为模糊论域中的量化等级;
第一解算单元,用于将清洁因子量化等级、时间积分因子量化等级输入预先设定的第一吹灰模糊控制模型,对第一吹灰模糊控制模型进行解算,以得到相对应的第一模糊控制输出信息;
第二解算单元,用于将第一补充因子量化等级、第二补充因子量化等级输入预先设定的第二吹灰模糊控制模型,对第二吹灰模糊控制模型进行解算,以得到相对应的第二模糊控制输出信息;
第三解算单元,用于将第一模糊控制输出信息、第二模糊控制输出信息输入预先设定的第三吹灰模糊控制模型,对吹灰模糊控制模型进行解算,以得到相对应的吹灰置信度;
指令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吹灰置信度生成对应的吹灰指令;
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将吹灰指令发送给PLC控制器,以便PLC控制器根据吹灰指令进行相应的吹灰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01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机托架、及固定翼无人机
- 下一篇:联接构造和航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