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40515.4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2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端典;黄昌荣;陈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劲鑫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4/131;H01M4/133;H01M4/1391;H01M4/1393;H01M4/6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量 锂离子电池 及其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为智能手机、超级本、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提供能源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一代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工作电压高、无记忆效应、自放电小、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在移动通讯、移动电脑、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工程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高新技术的关键产品之一。近年来,各种电子产品逐渐向小型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如智能手机、超级本、平板电脑等,这就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锂离子电池以钴酸锂(LiCoO2)、三元材料(LiNixCoyMnzO2)、锰酸锂(LiMn2O4)、磷酸铁锂(LiFePO4)为主要的正极材料;其中钴酸锂(LiCoO2)的能量密度最高,理论克比容量可达到270mAh/g,但目前钴酸锂克比容量只能做到140 mAh/g~150mAh/g之间,最高电压也只能充到4.2V,而且在制作电池时搅拌工艺繁锁复杂,先要进行打胶,然后再进行导电剂充分分散,最后再加入主材料高速搅拌十几小时后才能完成浆料的制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工艺,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锂电池克比容量只能做到140150mAh/g、充电电压不高、且制作工艺繁琐等缺陷。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电解液,正极片包括正极浆料及正极金属集流体,正极浆料由以下物质按重量百分比制成:正极材料95~98%、导电剂1~5%、粘结剂1~4%,其中,正极材料采用表面经过Co(OH)2包覆过的LiCoO2,该正极材料的粒度分布为D10:3~7um,D50:9~18um,D90:16~30um。
正极浆料的导电剂选自乙炔黑、VGCF、SP、磷片石墨中的至少两种混合,粘结剂选自分子量大于一百万以上的聚偏氟乙烯,金属集流体选自厚度为10~18um的铝箔。
负极片包括:负极浆料及负极金属集流体,负极浆料由以下物质按重量百分比制成:负极材料90~97%、导电剂0~4%、粘结剂2~8%,其中,负极材料采用以硅粉颗粒为基体,表面包覆碳纳米管的硅碳合金复合材料。
负极浆料的导电剂选自乙炔黑、VGCF、SP、磷片石墨中的一种,粘结剂选用丁笨橡胶(SBR)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混合物,金属集流体选自厚度为5~9um的铜箔。
上述电解液选用电解液含有1摩尔/升的六氟磷酸锂、质量比为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1:1:1的三种混合液以及含量0.5~6%的环己基苯(CHB)。
上述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干法高速搅拌制备正极片;(2)采用干法高速搅拌制备负极片;(3)按负极片、隔膜、正极片的方式进行卷绕,用铝塑复合膜封装得电芯;(4)将电芯真空烘烤后,注入电解液,封口;(5)采用阶梯电流化成方法对步骤(4)的电芯进行化成。
其中,上述正极片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将正极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加入到行星搅拌机中,高速搅拌60~120min,得正极粉体;
2)、按固液质量比正极粉:有机溶剂=3:1称取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总质量的40~60%加入正极粉体中,真空高速搅拌100~180min,搅拌温度控制在30~60℃,得正极膏体;
3)、将有机溶剂总质量的20~30%加入正极膏体中,搅拌温度控制在25~35℃,真空高速搅拌60~100min;
4)、将剩余的有机溶剂分次加入到正极膏体中调节粘度,过筛得到正极浆料;
5)、将过筛的正极浆料涂覆于正极金属集流体的正反两面,烘干、辊压,得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上述正极片的压实密度为4.0~4.3g/cm3。
上述负极片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将负极材料、导电剂和CMC加入到行星搅拌机中,高速搅拌60~120min,得负极粉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劲鑫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劲鑫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05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