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杨树、忽地笑复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0791.0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2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坚;夏涛;彭冶;张春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2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杨树 忽地 复合 栽培 模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混合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杨树、忽地笑复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石蒜属植物球根含有较高含量的贵重生物制药原料加兰他敏、石蒜碱等,是治疗老年痴呆疾病的良药,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同时石蒜属植物花色艳丽,花型奇特,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由于其经济开发价值高,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石蒜属植物全世界约有20种,我国有15种。忽地笑(lycoris aurea)是石蒜属植物中药用价值最高的品种之一。目前其还处于野生状态,仅仅依靠采挖野生种球自然资源不仅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破坏。由此可见,种球生产问题已成为其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通过在杨树林下栽培中国石蒜的方法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杨树林复合栽培模式十分丰富。复合栽培是提高杨树林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主要模式有林-农、林-药、林-草等,其中,杨树林-农复合经营已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雷双喜和张晓虹发明了杨树丰产林+间作西瓜(套种花生)+间作大豆+间作辣椒+林下养殖 的杨树丰产林“1+5”林下复合经营模式。 目前大多数的杨树林下套种模式主要是在杨树幼林中进行,随着杨树的郁闭成林,必然会对其中一方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目前尚未见在杨树林下进行忽地笑栽培的报导。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杨树、忽地笑复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解决忽地笑种球供应因依赖挖掘野生种球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达到杨树林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双增收。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杨树、忽地笑复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1)杨树林地选择: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土壤偏中性、近水源的材用杨树林,在山地,选择中、下坡位的杨树林;
2)整地作畦:剔除杨树林地上的杂物残体,对林地进行行间深耕,深度20~25cm。在距杨树的基部30cm处,各作一条宽40cm~50cm,深25cm的低畦,在此2条低畦之间根据行间距离的不同再作1~2条低畦,平整松土;
3)忽地笑种球准备:在塑料框或竹筐或柳条筐的底部铺一层5cm厚的秸秆或薄木屑,将种球一层一层放置于塑料框内,层与层之间以用干的秸秆或薄木屑隔开,在最上层盖一层5cm厚的秸秆或薄木屑,贴上标签,堆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储存备用;
4)忽地笑栽植:采用穴种栽植,穴种的株距为20cm~25cm,行距为25cm~30cm;按行距开挖栽植沟,沟深8cm~10cm;开好栽植沟后,将忽地笑的球茎根部朝下,按株距20cm~25cm放入沟中,覆土。覆土厚度约为种球直径的2倍,最后浇定根水;
5)施肥:结合林地深耕施用有机复合肥,30kg/亩~40 kg/亩;在种植后返青萌芽时,或抽葶开花前、或种子采收后鳞茎膨大前进行追肥,采用生物速效性肥,施入土中或直接喷洒在植株叶面上;
6)田间日常管理:春、夏时节及时搂草;当自然降水过多时,及时输通沟畦排出余水,在开花期不浇水;
7)种球采收:在离忽地笑鳞茎5cm处用铁铲挖掘,采后种球除去枯叶、枯茎及残根,不要清洗,并按GB/T18247.6-2000 进行种球分级;
8)切花采收:采收时期为每年的8月底到9月底,采后保鲜处理。
步骤l)中,选择的杨树林为除砍伐林以外的所有幼龄林、壮龄林及成熟林,行距为3m~8m。
步骤2)中,作畦类型为低畦,便于排水。因忽地笑的根淹水易烂根。
步骤2)中,整地的时期以秋冬季节为好。
步骤4)中,栽植时间为春、秋、夏三季。
步骤7)中,球茎采收时间为春季叶枯之后而花葶尚未抽出之前,或在秋季花花已凋谢之后而叶尚未萌发之前。此时采收的球茎的质量好,易保存。其他时节也可采收,采收后去除球茎叶片,去除叶片环节,增加了采收劳动时间,增大了种球保存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07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牛蒡酥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野菊多糖在农业上作为抗病诱导子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