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蜂箱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1650.0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4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付中民;陈大福;李江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47/00 | 分类号: | A01K47/00;A01K47/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蜂箱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王养蜂组合式蜂箱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蜂箱是科学养蜂中蜜蜂赖以繁衍生息的重要场所,是养蜂生产的重要器具。1851年,美国费城的杰出养蜂家朗氏发现了蜂路原理。在前人蜂箱设计上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活框蜂箱。之后,各国养蜂者根据朗氏蜂箱的蜂路原理,结合当地饲养的蜂种、蜜粉源与气候条件、养蜂习惯等情况,设计出各种型式的活框蜂箱,如达旦式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十六框卧式蜂箱等箱型、高仄式中蜂箱、从化式中蜂箱、中一式中蜂箱、中蜂十框标准蜂箱等多种类型的蜂箱。养蜂者在采用这些蜂箱饲养时,大多采用单群单箱或双群单箱的方式进行饲养(也即一个蜜蜂箱体中只饲养一到两只蜂王),当箱体内空间不足时,往往采用叠加继箱体的方式扩大蜂巢的空间,以满足蜂群的发展及生产的需要。这些蜂箱体在近代养蜂史上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促进世界养蜂也的发展做出了较好的贡献。但这些箱体在养蜂生产中大多需手工操作,且在蜂场中进行蜂群排放时占用空间较大。且继箱体的搬上搬下劳动负荷大,养蜂劳作十分辛苦。以往的养蜂方式,大多为养蜂者雇佣运输工具将蜂群运送到蜜源地,之后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从运输工具上卸下,并分散的摆放到蜜粉源周围。此种养蜂方式,工作强度大且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已不太适合当今养蜂业的发展,近期在我国兴起采用养蜂车进行放蜂的探索。目前已设计出了新型的养蜂车,该车除具有装运蜂箱的功能外,还配备了大量养蜂人员的生活设施,大大改善了养蜂员的工作生活条件。
养蜂车空间十分有限,无法单群分散摆放。如采取单箱紧密并排排列,蜂群又极易出现偏集,给养蜂生产造成极大影响。此外,采用以往的蜂箱饲养蜜蜂在蜂群越冬、早春繁育、蜂产品生产等阶段劳动强度十分繁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发明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解决在有限空间内摆放蜂群易出偏集的问题;提高养蜂生产机械化操作程度,降低养蜂人员劳动强度;箱体可灵活调整便于蜂群各阶段的管理。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组合式蜂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排列的生产蜂箱,所述相邻生产蜂箱之间设置有繁殖蜂箱,所述生产蜂箱、繁殖蜂箱内设置有若干个巢脾,所述繁殖蜂箱与相邻的生产蜂箱相互连通,繁殖蜂箱的两侧设有将蜂王隔离的隔王栅。
进一步的,所述生产蜂箱包括一后侧与底部封闭的箱体,所述箱体前侧部具有巢门档,箱体前上部铰接有上盖,构成组合式蜂箱前后两端的生产蜂箱具有使组合式蜂箱整体封闭的侧板。
进一步的,所述生产蜂箱体积大于繁殖蜂箱。
进一步的,所述生产蜂箱与繁殖蜂箱的相邻一侧的框架上设有加强梁。
上述的一种组合式蜂箱,所述生产蜂箱与繁殖蜂箱具有连接装置,所述生产蜂箱前侧框体上设置有锁钩,所述繁殖蜂箱前侧框体上设有与锁钩相配合的凸销。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为:一种组合式蜂箱使用方法,包括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蜂箱,根据蜂群饲养管理的不同阶段,进行组合应用,包括以下步骤方法:
(1)进入越冬前,将生产蜂箱全部或部分抽出,密集蜂群群势,将剩余箱体紧密连接到一起,放入越冬室,做好保温措施,将繁殖蜂箱内的巢脾换成充满蜂蜜的蜜脾;
(2)进入春季繁殖期后,将越冬室内箱体移至室外或是养蜂车上并根据外界气温、蜜粉源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生产蜂箱与繁殖蜂箱的配比,当蜂群出现蜂大于脾时,增加生产蜂箱以加快蜂群的繁殖;
(3)当养蜂进入生产收获蜂蜜时期,将待取蜜的生产蜂箱更换为加满空巢脾的生产蜂箱,将待取蜜的生产蜂箱进行整体的蜜蜂脱除及取蜜作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蜂箱使用方法,所述步骤(2)中置于室外的繁殖蜂箱可以采用保温或喂饲糖分饲料、优质蜂花粉以促进蜂王的产卵繁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1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