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和治疗鱼类疾病的中草药复方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1686.9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1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刚;叶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718 | 分类号: | A61K36/718;A61P31/04;A61P31/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治疗 鱼类 疾病 中草药 复方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复方,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鱼类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中草药复方制剂。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逐渐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及池塘老化,养殖水浴水质恶劣,有的甚至呈现出季节性爆发趋势,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渔业的发展。引起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细菌新感染。嗜水单胞菌(Ameromonas hydrophila)广泛分布于池水、淤泥等自然环境(王广和.一种引起鳗鲡和人肠炎样疾病的新致病菌[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88,4(6):6-8),对几乎所有的淡水鱼类及蛙、鳖甚至鸟类和哺乳动物引起以败血症、腹泻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程天印,王小君.水体嗜水气单胞菌[J].信阳师范学院报(自然科学版),1995,8(2):190-194)。各类抗生素药物常被用于控制由嗜水单胞菌引起的疾病,然而化学药物容易导致病原菌的耐药性(甚至多重耐药性)(李爱华.我国鱼类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研究[J].微生物通报,2001,28(1):58-63);因药物积蓄而致鱼类以及水环境受污染。采用中草药防止鱼病,不仅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黄连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能,具有很强的广谱性抗菌和抗病毒活性。黄连灰渣为黄连“毛坨子”(带黄连须、叶柄、皮和泥沙等的黄连鲜品)烘干后,“打槽笼”(去掉黄连须、叶柄、表皮和泥沙等)的过程中,去掉的废弃物。黄连灰渣主要由黄连须、黄连叶柄和/或黄连表皮等组成,含有与黄连和黄连须类似的活性成分,具有类似的药理功能。黄连灰渣的开发利用尚未见报道。
目前,黄连用于治疗各种鱼病有较多的文献报道(①、何爱华,张曦,陶琳丽,林秋叶。6种中草药对4种淡水鱼致病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南方水产科学。7(2):73,2011。②、罗新,张其中。42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淡水渔业。41(3):61。2011。),黄连治疗鱼病效果也较好。《科学养鱼》(1989、(1):30)报道了利用黄连须(50克)和板蓝根(100克)治疗草鱼烂腮和肠炎取得较好效果。利用黄连灰渣治疗鱼类疾病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黄芪,味甘,温。归肺、 脾经。黄芪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年版)记载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 us membranaceus(Fisch1) Bge1var1 mongholicus (Bge1) Hsiao ]或膜夹黄芪[ Astragal us membranaceus (Fisch1) Bge1]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 ,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从以上记载表明,黄芪是以地下的根茎部分入药,地上部分为废弃物,目前一般丢弃不用。李玉娟等综述了黄芪多糖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中国饲料。2013,(13):33)。高天珩等(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0,25(6):560)研究了黄芪皂甙对斑点叉尾鮰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中、高剂量组斑点叉尾鮰血清中LSZ、AKP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其中高剂量组血清LSZ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与对照组相比, 各试验组斑点叉尾鮰血清中SOD 活力有所提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芪皂甙可以显著提高TLR3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 低、中、高剂量组斑点叉尾鮰肝脏中 TLR3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高剂量黄芪皂甙可以显著提高TLR3基因在脾、头肾组织中的表达量 (P < 0.05), 呈现较为明显的剂量效应;与对照组相比, 黄芪皂甙中、高剂量组斑点叉尾鮰脾中 TLR5表达量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特定剂量的黄芪皂甙可以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黄芪皂甙可以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口服免疫增强剂应用于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孙永欣报道了黄芪多糖促进刺参免疫力和生长性能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 2008, 博士学位论文),结果发现:黄芪微粉和APS组细胞吞噬率和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增加。6Od养殖实验后,采用灿烂弧菌对各组刺参进行浸泡攻毒试验,黄芪微粉和APS组的患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仅为16.67%和25.0%(对照组为66.67%)。在考察免疫力指标同时,对刺参生长性能也进行研究。结果证实,黄芪微粉和APS对刺参特殊生长率(SGR)有提高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30.03%和20.94%。专利技术(201310179466.8)报道了一种草鱼专用饲料添加剂,其组成为:黄连须15~20%,蒲公英10~12%,苣荬菜10~15%,银花藤10~15%,黄芪10~15%,当归8~12%,连翘5~8%,女贞子5~9%,松针粉10~30%,上述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之和为100%;在草鱼配合饲料中添加0.8~2%左右。该饲料添加剂虽然可预防“草鱼四病”的发生,提高草鱼养殖的成活率、促进草鱼的生长,改善养殖的经济效益,但是在预防和治疗鱼类疾病方面效果并不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16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