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有机锌化合物控制双催化剂烯烃聚合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2087.9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5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清;M·P·麦克丹尼尔;E·丁;T·H·西姆巴鲁克;T·R·克莱恩;G·L·格拉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切弗朗菲利浦化学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0/00 | 分类号: | C08F10/00;C08F4/642;C08F4/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张全信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锌化合物 双催化剂 烯烃聚合 聚合物 烯烃聚合物 剪切比 | ||
1.控制聚合反应器系统中的聚合反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i)在聚合条件下,使双催化剂系统与烯烃单体和任选的烯烃共聚单体在所述聚合反应器系统中接触,以产生烯烃聚合物,
其中所述双催化剂系统包括第一茂金属催化剂组分和第二茂金属催化剂组分;和
(ii)将一定量的有机锌化合物引入所述聚合反应器系统,以减少HLMI/MI剪切比和/或增加所述烯烃聚合物的Mz/Mw比,并且
其中引入所述聚合反应器系统的所述有机锌化合物的量基于所述有机锌化合物的摩尔与添加至所述聚合反应器系统的所述第一茂金属催化剂组分和所述第二茂金属催化剂组分的总摩尔的比处于从5:1至200:1的摩尔比范围内,
其中所述有机锌化合物包括具有下式的化合物:
Zn(X10)(X11);其中:
X10为C1至C18烃基基团;和
X11为H、卤素、C1至C18烃基基团或C1至C18氢羧基基团,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茂金属催化剂组分包括包含锆的未桥连的茂金属化合物或包含锆的未桥连的双核茂金属化合物,和所述第二茂金属催化剂组分包括包含锆或铪的桥连的茂金属化合物。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双催化剂系统包括:
活化剂,其包括活化剂-载体、铝氧烷化合物、有机硼或有机硼酸盐化合物、电离的离子化合物或其任意组合。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活化剂包括活化剂-载体,所述活化剂-载体包括氟化氧化铝、氯化氧化铝、溴化氧化铝、硫酸化氧化铝、氟化二氧化硅-氧化铝、氯化二氧化硅-氧化铝、溴化二氧化硅-氧化铝、硫酸化二氧化硅-氧化铝、氟化二氧化硅-氧化锆、氯化二氧化硅-氧化锆、溴化二氧化硅-氧化锆、硫酸化二氧化硅-氧化锆、氟化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氟化二氧化硅涂覆的氧化铝、硫酸化二氧化硅涂覆的氧化铝、磷酸化二氧化硅涂覆的氧化铝、或其任意组合;和
引入所述聚合反应器系统的所述有机锌化合物的量基于添加至所述聚合反应器系统的所述活化剂-载体的重量处于2至100wt.%的范围内。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反应器系统包括浆液反应器、气相反应器、溶液反应器或其组合。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反应器系统包括单反应器。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烯烃单体包括乙烯并且所述烯烃共聚单体包括C3-C10α-烯烃。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确定所述HLMI/MI剪切比,并基于所述确定的HLMI/MI剪切比和目标HLMI/MI剪切比之间的差别调节引入所述聚合反应器系统的所述有机锌化合物的量;或
确定所述Mz/Mw比,并基于所述确定的Mz/Mw比和目标Mz/Mw比之间的差别调节引入所述聚合反应器系统的所述有机锌化合物的量;或
二者。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茂金属催化剂组分与所述第二茂金属催化剂组分的重量比处于从1:10至10:1的范围内。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茂金属催化剂组分与所述第二茂金属催化剂组分的重量比基本上恒定。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调节所述第一茂金属催化剂组分与所述第二茂金属催化剂组分的重量比的步骤;或
添加氢至所述聚合反应器系统以调节所述烯烃聚合物的分子量参数和/或熔体指数的步骤;或
二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切弗朗菲利浦化学公司,未经切弗朗菲利浦化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208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散热手机
- 下一篇:一种矿用信息传输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