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墨烯薄膜及其制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2237.6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3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金虎;常博文;殷洪康;陈新瑶;王增奎;彭鹏;周振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二维碳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184 | 分类号: | C01B32/184;C01B32/19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5 | 代理人: | 钟守期,王媛 |
地址: | 21314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薄膜 及其 制法 用途 | ||
1.一种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生长石墨烯薄膜的载体,所述载体是由隔板与金属衬底间隔叠加而形成的多层隔板-金属衬底结构;
(2)将所述载体置于反应炉中,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与还原气体的混合气体下加热;
(3)温度至900-1100℃时,向反应炉中通入惰性气体和还原气体并保温退火,然后施加碳源,在金属衬底上形成石墨烯薄膜;
(4)将隔板与金属衬底分离;
(5)将石墨烯薄膜与金属衬底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相邻隔板与金属衬底之间叠加的距离为10-1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相邻隔板与金属衬底之间叠加的距离为10-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相邻隔板与金属衬底之间叠加的距离为10-3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隔板-金属衬底结构为1-2000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隔板-金属衬底结构为5-1000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隔板-金属衬底结构为100-800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金属衬底为铜箔、镍箔、铂箔或金箔;所述隔板为石英板、碳化硅板、刚玉板或石墨板。
9.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碳源为气态碳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气态碳源为气态烃或一氧化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气态烃为甲烷、乙烯或乙炔,或其混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碳源可预先在步骤(1)中施加,在所述步骤(1)中施加的碳源为固体碳源或液体碳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向反应炉中施加的碳源也可在步骤(1)中完成,在所述步骤(1)中施加的碳源为固体碳源或液体碳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碳源为葡萄糖、沥青、甘油、葡萄糖溶液、沥青溶液,或其混合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碳源为葡萄糖、沥青、甘油、葡萄糖溶液、沥青溶液,或其混合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碳源为甘油。
17.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惰性气体流量为1.1-10立方厘米/分钟/升反应炉体积,还原气体流量为0.15-8立方厘米/分钟/升反应炉体积,碳源沉积时间1-60min,保温退火时间1-60min,反应炉中真空为10-3Pa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惰性气体流量为1.4-6立方厘米/分钟/升反应炉体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惰性气体流量为1.4-5立方厘米/分钟/升反应炉体积。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还原气体流量为0.15-4立方厘米/分钟/升反应炉体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还原气体流量为0.15-2立方厘米/分钟/升反应炉体积。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碳源沉积时间为2-30min。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保温退火时间为2-30min。
24.一种石墨烯薄膜,由权利要求1-23之一所述的方法制备。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石墨烯薄膜用作透明导电电极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二维碳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二维碳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22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