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铁路路基上拱修复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2388.1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1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姚裕春;李安洪;袁碧玉;徐骏;庞应刚;李井元;曾永红;张敏静;孙茑;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00 | 分类号: | E01B2/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铁路 路基 修复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特别涉及膨胀(岩)土路堑段无砟轨道高速铁路路基上拱修复加固。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在我国快速发展,目前已有多条高速铁路开通运营。由于高速铁路对我国来说还是一种新的交通方式,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经验积累,才能形成一套成熟的设计、施工、运营成套技术。比如在膨胀土地区修建无砟轨道高速铁路,特别是在膨胀土路堑地段,地表水下渗会引起路基上拱,这对于无砟轨道路基来说必须采取措施控制路基上拱,对于已建的无砟轨道来说,必须对路基上拱进行修复,因此,迫切需求一种新的结构或措施来解决路基上拱问题,且需具有经济、施工简单等特点,并符合环保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速铁路路基上拱修复加固结构,以有效消除因膨胀岩土膨胀引起的路基上拱,保证上部轨道结构的平顺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高速铁路路基上拱修复加固结构,包括位于铁路路基填筑体顶部的无砟轨道支撑层,以及设置在铁路路堑坡脚两侧的侧沟,其特征是:所述铁路路基填筑体下方的路堑基底岩土体中纵向间隔布设卸压孔,各卸压孔由两侧侧沟位置倾斜钻入;所述无砟轨道支撑层位置对称设置横向间隔的锚索,各锚索的外端与无砟轨道支撑层锚固连接,内端锚入路堑基底岩土体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从路堑两侧侧沟位置倾斜向路基底部钻入卸压孔,利用卸压孔释放膨胀岩土的膨胀力,并有利于锚索张拉时无砟轨道支撑层向下变形;利用锚索的张拉力,把无砟轨道支撑层向下压以解决因膨胀岩土膨胀引起的路基上拱,保证上部轨道结构的平顺性。该结构有效解决了无砟轨道铁路路基上拱修复问题,而且施工简单、经济性好,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一幅附图:
图1是本发明高速铁路路基上拱修复加固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无砟轨道支撑层1、侧沟2、卸压孔3、锚索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的高速铁路路基上拱修复加固结构,包括位于铁路路基填筑体顶部的无砟轨道支撑层1,以及设置在铁路路堑坡脚两侧的侧沟2。所述铁路路基填筑体下方的路堑基底岩土体中纵向间隔布设卸压孔3,各卸压孔3由两侧侧沟2位置倾斜钻入。所述无砟轨道支撑层1位置对称设置横向间隔的锚索4,各锚索4的外端与无砟轨道支撑层1锚固连接,内端锚入路堑基底岩土体中。
从路堑两侧侧沟2位置倾斜向路基底部钻入卸压孔3,利用卸压孔3释放膨胀岩土的膨胀力,并有利于锚索4张拉时无砟轨道支撑层1向下变形。利用锚索4的张拉力,把无砟轨道支撑层1向下压以解决因膨胀岩土膨胀引起的路基上拱,保证上部轨道结构的平顺性。该结构有效解决了无砟轨道铁路路基上拱修复问题,而且施工简单、经济性好,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参照图1,该结构施工顺序为:拆除侧沟2→施工卸压孔3→施工锚索4→张拉并固定锚索4→恢复重建侧沟2。
参照图1,所述卸压孔3采用地质钻孔倾斜成孔,孔径为Φ80mm~Φ150mm,间距以上拱量大小确定。所述锚索4锁定张拉力不小于设计值的110%,设置间距一般不小于4m。在无砟轨道支撑层1中施工锚索钻孔时必须保证其完整性,同一块无砟轨道支撑层1上的锚索4应对称同时张拉,张拉时须对无砟轨道支撑层1的竖向变形进行动态监测。
参照图1,在恢复重建侧沟2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严禁水进入地基基底,侧沟2伸缩缝位置必须做好防水。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高速铁路路基上拱修复加固结构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23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