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3183.5 | 申请日: | 2014-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3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宏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5F5/00 | 分类号: | B25F5/00;B25F5/02;B23B45/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成坤;胡建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换对能够装配前端工具的旋转输出部传递旋转动力的变速机构部的变速比的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动力工具的一例,已知有电动旋具(driver)等电动工具。专利文献1~3中记载的电动工具具备:在主体外壳设置的马达;对马达的旋转进行变速的变速装置;以及以由变速装置变更后的速度旋转并且能够装配前端工具的旋转输出部。
日本特开文献1~3中记载的变速装置包括变速机构部、变速切换部以及变速用促动器,控制部驱动变速用促动器来使变速切换部工作从而切换变速机构部的变速比(减速比)。
变速切换部包括能够沿着变速器壳的外周转动的转动板(例如圆形套筒)。该转动板上沿着相对于其转动方向倾斜的方向形成有凸轮孔。变速机构部包括在例如内齿轮(ring gear)等可动构件上安装的支承构件。支承构件插通到在变速器壳上沿着轴向而形成的滑动孔、以及转动板的凸轮孔。在该结构中,转动板转动,支承构件沿着凸轮孔移动,由此可动构件在变速装置的轴向上滑动,与可动构件啮合的变速齿轮被变更。由此,切换变速机构部的变速比。这种变速装置具备自动变速功能,该自动变速功能为,控制部基于工作负荷的检测值驱动变速用促动器来切换变速比的功能。此外,变速装置包括用户能够操作的变速切换操作部,控制部根据来自变速切换操作部的操作信号来驱动变速用促动器,从而切换变速比。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67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303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56590号公报(例如图23)
在上述的变速装置中,在变速时需要在瞄准的位置(目标容许位置)使转动板停止。例如,也有为了使变速用促动器的驱动停止而设置制动电路的结构,但若设置制动电路,则构造变得复杂。此外,根据马达的种类(例如电刷马达),变速用促动器的结构部件(例如电刷)过早消耗,因此为了确保其寿命而需要马达的尺寸增大。结果是,也可能出现不得不使电动工具大型化的情况。
在不设置制动电路的情况下,变速用促动器的驱动停止后,转动板惰性转动。在此情况下,转动板的转动在设定于瞄准位置的界限位置受限制。然而,由于转动板惰性转动并到达界限位置后支承构件与凸轮孔的终端冲突时的反作用,有时转动板稍微向反方向转动。由于这种转动板的反转,存在转动板从瞄准的位置脱落的情况。凸轮孔包括相对于转动板的圆周方向倾斜的工作孔和在工作孔的两端连续并且沿着转动板的圆周方向的保持孔。支承构件在保持孔的终端保持为在轴向上不能移动。然而,转动板由于在保持孔的终端受到的反力而向反方向转动时,支承构件返回到工作孔附近为止。例如即使仅仅是转动板由于作业中电动工具的振动等稍微向反方向转动,支承构件也有可能返回到工作孔。其结果是,可动构件的向轴向的移动限制失效,可能发生非预期的变速比的切换。
这种课题不限于电动工具,只要是具备通过变速用促动器等驱动部来驱动的变速机构部的结构,例如在包括利用气压作为动力源的气压式工具、或利用液压作为动力源的液压式工具等的动力工具中全部共同存在这种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即使转动构件在驱动部的驱动停止后惰性转动并在界限位置向反方向转动,也能够使可动构件停止在规定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31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