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闽浙马尾杉菌根真菌及其产石杉碱甲的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4946.8 | 申请日: | 2014-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4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水生;刘海元;张方方;郑雅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17/12;C12R1/645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尾 菌根 真菌 及其 产石杉碱甲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闽浙马尾杉菌根真菌及其产石杉碱甲的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严重的、退行性脑疾患,由于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经济负担,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痴呆症发病率相对上升,据统计,世界有5000多万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性痴呆症,因此治疗老年痴呆症是摆在当前社会的一大难题。
石杉碱甲[(-)Huperzine A,Hup A]是我国科学家刘嘉森于1986年从蛇足石杉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新型石松类生物碱有效单体。药理实验表明,它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效地改善老年人记忆功能,对治疗老年痴呆症有特殊疗效。石杉碱甲主要来源于野生蛇足石杉全草,而该植物对环境要求苛刻,生长缓慢,分布零散,资源更新周期长,而且石杉碱甲在蛇足石杉中的含量甚微,仅为万分之几,造成国际市场上石杉碱甲的价格不断攀升,一度达到每千克50万美元,成为制约石杉碱甲开发的瓶颈。由于石杉碱甲的结构特殊,骨架中的桥环结构难以人工合成,目前所有化学合成方法步骤复杂、合成条件苛刻、产率很低,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植物组织培养无法消除内在的微生物污染,同时由于植物生长条件十分苛刻,因此至今未能走出实验室。
植物-菌根真菌-内生真菌三重互惠共生体,其建立共生体的内在机制是两种真菌通过营养竞争或通过分泌次生代谢产物来相互抑制与植物建立共生体。目前已有不少关于从蛇足石杉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到石杉碱甲的报道,如专利CN101195804A(黎万奎等,专利申请号:200610119149.7,内生枝顶孢霉)、CN101240304A(吴东才等,专利申请号:200710003519.5,枝孢霉菌)、CN101942393A(朱笃等,专利申请号:20091010186852.3,竹黄菌)、专利CN103103134A(吴水生等,专利申请号:201110355882.X,炭疽菌)等;杨晓军 (《内生真菌YD-01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Ⅰ》2006,37(5):479-480,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均报道了产石杉碱甲及其类似物的内生真菌。以上均表明利用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石杉碱甲成为一种可能,依据该共生体的内在机制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可分离到产石杉碱甲的菌根真菌,但目前关于该机制的研究观点不尽相同且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繁多,分离纯化工作量大,因此至今关于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产石杉碱甲菌根菌的研究仍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土壤中细菌含量较多,分离纯化内生菌根真菌难度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供发酵生产石杉碱甲药物的闽浙马尾杉菌根真菌及其产石杉碱甲的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闽浙马尾杉菌根真菌,命名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MT39,其保藏单位和保藏号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 M2013642。
上述的闽浙马尾杉菌根真菌—裂褶菌MT39,其显微形态为:菌丝棉花状,有隔,分枝,不产孢子。
上述的闽浙马尾杉菌根真菌—裂褶菌MT39,其基因组ITS特征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上述的闽浙马尾杉菌根真菌—裂褶菌MT39,其菌落培养特征为:PDA培养基28℃培养,转速为140rpm,培养第二天开始出现菌丝球,第五天菌丝球直径变大,发酵液变粘稠,发酵液开始变淡黄色,第九天颜色变深,发酵液变得非常粘稠,其菌落形态为:正面白色,菌丝发达,细腻,背面黄白色。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闽浙马尾杉菌根真菌,命名为(Chaunopycnis alba)MT78,其保藏单位和保藏号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 M2013643。
上述的闽浙马尾杉菌根真菌—MT78,其显微形态为:菌丝分枝,无隔,孢子梨形,单胞。
上述的闽浙马尾杉菌根真菌—MT78,其基因组ITS特征碱基序列为:SEQ ID NO:2。
上述的闽浙马尾杉菌根真菌—MT78,其固体培养菌落特征为:PDA培养基28℃培养,转速为140rpm,第三天明显生长大量菌丝呈颗粒状,第五天发酵液变无色粘稠状液体,第九天菌丝集结成团。其菌落形态为:正面白色,菌丝细小,呈薄膜状,有叶脉状凸起,呈放射状,背面呈脉状放射裂纹,黄白色。
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闽浙马尾杉菌根真菌制备石杉碱甲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未经福建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49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可塑形光固化板
- 下一篇:无手残疾人键盘使用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