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小晶粒Y型分子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5493.0 | 申请日: | 2014-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8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艳;樊宏飞;王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9/24 | 分类号: | C01B39/24;B01J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晶粒 分子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Y型分子筛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深度脱铝小晶粒Y型分子筛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Y型分子筛是目前在重油裂化领域中能最为普遍的裂化活性组分,晶粒一般为1000nm左右,其晶粒较大,孔道相对较长,扩散阻力大,大分子难以进入孔道内部进行反应,反应后产物也较难扩散出来,所以其裂化活性及目的产品的选择性受到了制约。与常规Y型分子筛相比,小晶粒Y型分子筛有更大的外表面积和更多外表面活性中心,有利于提高大分子烃裂化能力,因而具有更为优越的催化反应性能。同时,减小Y型分子筛晶粒尺寸还可以提高内表面活性位利用率。一般来说,反应物分子在分子筛内孔孔道中的扩散称为晶内扩散。要使分子筛内表面全部被用来进行催化转化,必须使晶内扩散速率大于内孔催化转化速率。缩短扩散路径是最好的方法。克服晶内扩散限制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减小分子筛晶粒尺寸。这不但可以增加分子筛晶粒的外表面积,而且同时缩短了扩散距离。EP0204236对小晶粒NaY分子筛和大晶粒NaY分子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对重油催化裂化有较高的活性和较好的选择性。因此小晶粒分子筛的制备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目前,NaY 分子筛基本上是采用US 3639099 和US 3671191 中所提出的导向剂法。该方法首先是制备摩尔组成为(15-17)Na2O∶Al2O3∶(14-16)SiO2∶(285-357)H2O 的导向剂,再将导向剂与水玻璃、偏铝酸钠、硫酸铝等原料按照摩尔比(3-6)Na2O∶Al2O3∶(8-12)SiO2∶(120-200)H2O 的比例混合制备凝胶,然后将凝胶在100℃左右晶化。该方法合成的NaY分子筛骨架SiO2/Al2O3通常在5.0左右,一般低于5.2,晶粒大小通常为500-800nm。
CN1081425A中提出的制备细晶粒Y型分子筛的方法是先将NaY的合成液80℃~180℃下预晶化l~10小时,冷至室温后再加入导向剂,然后在80℃~100℃继续晶化5~25小时,该工艺步骤较复杂且难以控制,制得的细晶粒Y型分子筛的水热稳定性较差。
通过向合成体系中加入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来减小分子筛的晶粒,比如USP3516786和USP4372931中采用加入分散介质,甲醇、乙醇、二甲基亚矾及左右旋糖的方法,其合成产物的晶粒大小为10~100nm。该方法所合成的分子筛的硅铝较低,仅能合成x型分子筛,而且有机溶剂在水热晶化条件下容易挥发。
USP4587115和USP4778666中采用改善合成工艺,如高速搅拌、微波加热的方法,其合成产物的晶粒大小约为500nm。该方法合成过程复杂,合成成本高,而且所得分子筛的硅铝比低,水热稳定性有待提高。
CN1789125A提出一种高硅铝比、小晶粒的NaY分子筛的制备方法,是将常规方法合成的凝胶在50~100℃下静止晶化0~70h后,补加硅源,再在90~120℃下继续晶化0.5~50h。该方法需要后补硅来提高硅铝比,步骤复杂。
CN1785807A提供的一种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分子筛的制备方法,预先在15~60℃下搅拌陈化 0.5~48小时制得晶化导向剂,然后将导向剂、水、硅源、铝源制成反应混合物,搅拌均匀后将反应混合物分两步晶化,第一步动态晶化,第二步静态晶化,最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制得相对结晶度大于80%的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分子筛。但水热稳定性不好,HY分子筛经750℃水热处理2小时后结晶保留度为较低。
CN92105661.3公开的小晶粒NaY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是:首先将不含导向剂的硅铝凝胶在80~180℃晶化1~10小时再投入导向剂,然后在90~ 100℃继续晶化5~25小时,直到晶化完全。该方法制得的小晶粒NaY分子筛与常规法制得的NaY分子筛比较,具有相同的硅铝比和结晶度,只是晶粒较小为0.1~0.5微米。因此,该方法所得的小晶粒NaY分子筛的硅铝比仍然较低,一般为5以下,而且其结晶度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54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硬铝石制备高白度聚氯化铝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