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拉丝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5576.X | 申请日: | 2014-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9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沈小平;蒋锡华;唐成;朱坤;彭溢;吴仪温;蒋北;田佳;甘发勇;钱茜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7/025 | 分类号: | C03B37/025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523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拉丝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光纤拉丝炉。
背景技术
光纤是在光纤拉丝炉内通过对预制棒加热使其软化然后拉制而成。在光纤拉丝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预制棒在拉丝炉中高温熔融,然后拉制成光纤的过程对光纤强度的影响非常大。主要原因为:1)拉丝炉中的石墨件在高温下挥发出的物质与预制棒挥发物反应生产SI-C固体颗粒;2)如果拉丝炉密封不好导致少量氧气进入,则石墨件在高温下与氧气剧烈反应导致石墨件表面疏松,从而挥发出大量的黑色碳粉。这些挥发出的固体颗粒与光纤表面接触后将会对光纤强度产生致命的影响。
光纤强度的降低对光纤制造效率、销售价格、使用寿命等影响巨大。所以随着光纤使用量和光纤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光纤价格持续走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成为各大厂家的首要工作。而提高光纤强度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影响力,从而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光纤强度高、光纤直径变化稳定的新型光纤拉丝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光纤拉丝炉,其包括外部设有加热装置的炉体、炉体上口的密封系统和炉内气体压力控制系统,所述的炉体下口进气,所述的密封系统包括预制棒密封装置和尾管密封装置,所述的预制棒密封装置置于炉体上口,所述的尾管密封装置穿过尾管后置于预制棒密封装置上,所述的炉内气体压力控制系统包括与炉体相连的气体收集管道,所述的气体收集管道上设置控制阀和真空泵,炉体内设置气体压力传感器,所述的气体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反馈给控制阀。
上述的一种新型光纤拉丝炉,其所述的尾管密封装置包括两层石英密封环,所述的两层石英密封环中间放置一层受热可膨胀的密封毡。
上述的一种新型光纤拉丝炉,其所述的预制棒密封装置由两层石英密封环中间夹一层受热可膨胀的密封毡构成,或由石英密封环和石英密封套筒构成。
上述的一种新型光纤拉丝炉,其所述的炉体为石墨件。
上述的一种新型光纤拉丝炉,其所述的加热装置为加热感应线圈。
上述的一种新型光纤拉丝炉,其所述的控制阀开度为0-180度。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炉内气体压力控制系统,通过气体压力传感器监控炉内压力,自动控制阀门的开度,避免了拉丝炉内外界空气进入的可能性,提高了炉内气体流动稳定性,保证气体的层流状态,采用下进气方式,避免了炉丝炉内产生的少量SI-C颗粒或其它杂质颗粒与预成形的光纤接触,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光纤强度。独特的密封方式,大大缩短了密封空间,避免了气体对流,提高了光纤丝径控制水平。其不需要对炉上口套筒进行加热,不需要精确控制套筒的温场,所以大大减化了设备的复杂性,提高了设备稳定性和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炉内气体压力控制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3,本发明适用于外径尺寸不均匀的预制棒拉丝,包括外部设有加热感应线圈113的石墨件炉体114,炉体114下口进气,炉体114上口的密封系统包括预制棒密封装置和尾管密封装置,预制棒密封装置置于炉体114上口,其由两层石英密封环13、14中间夹一层受热可膨胀的密封毡16构成,所述的尾管密封装置包括两层石英密封环11、12,所述的两层石英密封环11、12中间放置一层受热可膨胀的密封毡15,其穿过尾管17后置于预制棒密封装置上,炉内气体压力控制系统包括与炉体114相连的气体收集管道110,所述的气体收集管道110上设置控制阀111和真空泵112,炉体114内设置气体压力传感器19,所述的气体压力传感器19的信号反馈给控制阀111,控制阀111开度为0-18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55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