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拖轮海水系统海生物坞内清除的替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5797.7 | 申请日: | 2014-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3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宋健;高文泽;华苓;熊军魁;边洪峰;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港轮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59/08 | 分类号: | B63B59/08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4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轮 海水 系统 海生 物坞内 清除 替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拖轮维修保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拖轮海水系统海生物坞内清除的替代方法。
背景技术
天津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十分注重对渤海海域特别是天津港海域的环境治理工作,天津港海域近年来水文环境明显改善。水文环境的改善却给海生物提供了快速繁殖的条件,近年来海生物在每年5-10月快速繁殖生长,使得港口拖轮海水系统附着大量贝壳类海生物,严重时船舶海水系统因海水量锐减,不能满足船舶主机等重要设备的冷却要求,造成船舶主机海水温度过高,严重时造成主机停车,对船舶航行形成极大安全隐患。
一般来说海生物的附着量和生长量和船舶在港停靠时间成正比。“津港轮12号”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进出港大船的靠离顶拖工作,每天超过14个小时停靠在天津港东突堤工作船码头。每年9-10月份,该船都会出现主机海水温度高的情况,经实地考察研究后发现是因为该船海水系统被海生物污染严重,主海水管的吸入量仅为正常的1/5之一。
过去,水文环境未改善时船舶海生物生产速度较慢,港口拖轮一般两到三年进行正常船舶坞修工作(CCS规范要求),进坞后进行海水阀及海底阀箱内的海生物清除工作。但近年来约80%的船舶一年就出现海生物长满海底阀箱和主海水管路的情况,使得船舶不得每年都需进船坞进行海生物清除工作;船舶进船坞进行海生物清除工作,受到船厂坞期及同坞船舶修期(拖轮吨位较小,需和其他船舶共同在同一船坞内进行修船工作)影响,每次进坞清除工作修期平均为5天,修费约为5万。进坞清除工作修期长,修费高,严重影响拖轮的营运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拖轮海水系统海生物坞内清除的替代方法,该方法巧妙的解决了拖轮海水系统被海生物污染严重后只能进坞清除的弊端,缩短了拖轮清除海生物的维修时间,增加了拖轮营运时间,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具有较好推广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拖轮海水系统海生物坞内清除的替代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潜水员穿戴好潜水装备,并携带堵漏装备下水;
(2)潜水员下水后找到船体被海生物污染的海底阀箱位置;
(3)潜水员安装堵漏装备对所述海底阀箱进行堵漏,确保海水不再进入到海底阀箱内;
(4)接着维修人员拆卸并清洗船体被海生物污染的海底吸入阀、海水滤器、手轮式蝶阀和主海水管路及海底格栅、海底阀箱;
(5)经步骤(4)清洗完毕后,安装所述被清洗的设备部件,潜水员拆除堵漏装备,海水系统海生物坞内清除完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该替代方法,解决了拖轮海水系统被海生物污染严重后只能进坞清除的弊端,排除了拖轮进船坞进行海生物清除工作受到船厂坞期和同坞船舶修期(拖轮吨位较小,需和其他船舶共同在同一船坞内进行修船工作)的影响;缩短了维修周期,增加了拖轮营运时间,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采用该替代方法进行海生物清除工作,修期为8个小时,修费大约为1万,增加了4天多营运时间,拖轮每天营运的利润约为2.5万。可增加利润为(5万-1万)+2.5万*4=14万;天津港共有船舶32艘,每年被海生物污染严重的船舶约25艘,每年按照CCS船检要求进行坞检或换证检验的坞修船舶约为10艘,每年进行海生物清除的船舶为15艘,所以该发明方法年效益为210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拖轮海水系统海生物坞内清除的替代方法中堵漏装备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堵漏钢板 2、海绵橡胶垫 3、海绵橡胶圈 4、丁字型螺杆
5、蝶形螺母 6、垫片 7、海绵格栅 8、船体 9、海底阀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拖轮海水系统海生物坞内清除的替代方法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拖轮海水系统海生物坞内清除的替代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查看船舶总布置图、线型图和机舱布置图,根据图纸查找并计算船舶海底阀箱9的位置、海底格栅7的面积和海底格栅7周边的船体8的线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港轮驳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港轮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57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机身顶扰流板
- 下一篇:列车自动保护系统双存储显示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