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49711.8 | 申请日: | 2014-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3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罗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外观设计以及人机交互方式越来越受关注。目前,现有的移动终端对用户交互的界面主要有:显示屏或触摸屏、软按键(如软键盘等)、硬按键(如声音键、开关机键等)、麦克风和听筒等,而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移动终端的显示屏或触摸屏承担了绝大部分的交互工作,并且由于人机交互局限于屏幕,使得屏幕不得不设计得相对大一些,以方便用户手指的操作,但是,当移动终端没有依托的情况下,用户必须由一只手持稳移动终端,再由另一只手操作屏幕,从而使得用户无法方便地使用单手进行操作,用户体验差。另外,现有的人机交互设计使得每次交互时都将点亮移动终端的屏幕,而点亮一次屏幕将会使待机电流从3-5mA拉起至100mA以上,大大增加了耗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能够实现用户使用单手即可对其进行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主板和壳体;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设置有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的显示屏;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设置有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状态由所述主板进行检测并生成第一状态信息,所述主板根据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对所述显示屏中的光标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根据第一滚轮的第一状态信息,对显示屏中显示的光标进行控制,使得用户通过对第一滚轮进行操作以控制移动终端,第一滚轮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侧面,如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时,食指或大拇指所处的位置,从而使得用户更加方便地使用单手对移动终端进行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滚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第一滚轮的状态并生成第一状态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对所述显示屏中显示的光标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根据第一滚轮的第一状态信息,对显示屏中显示的光标进行控制,使得用户通过对第一滚轮进行操作以控制移动终端,第一滚轮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侧面,如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时,食指或大拇指所处的位置,从而使得用户更加方便地使用单手对移动终端进行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一种示例性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另一种示例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又一种示例性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滚轮的一种示例性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再一种示例性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97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轿车座椅头枕管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及专用成形模具
- 下一篇:智能温控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