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单柱二维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0274.1 | 申请日: | 2014-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3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魏芳;胡娜;董绪燕;陈洪;吕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油 甘油 二维 色谱 谱分析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单柱二维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及其在油脂鉴定和掺杂检测中(在油脂保真中)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食用油安全和营养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吃好油、吃健康油,已成为我国消费者关注自身健康、保证正常营养摄取的新需求。但是不法商贩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仍有发生。而有效监控食用油的质量,是保障食用油安全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s,TAGs)是由一个甘油分子与三个脂肪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占食用油成分的95%以上,对食用油的物化及营养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食用油中的甘油三酯可作为绝佳的指纹图谱来控制油脂的质量、真实性和营养价值。由于甘油骨架上可以分布的脂肪酸总类很多,导致甘油三酯种类十分庞大。且一般天然油脂中的甘油三酯不仅在物理化学性质上非常接近,且还存在有大量异构体。使得甘油三酯的分析相当困难,而良好的色谱分离方法是实现甘油三酯分析的前提。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甘油酯分析中应用广泛。非水反相液相色谱和正相银离子液相色谱是分离油脂中甘油三酯的两种主要方法。两种方法互补,将非水反相液相色谱和正相银离子色谱两种不同保留机理的分离模式联用,构建二维液相分离系统很好的结合了两者的优势,近年来已在油脂分析中展现了极大的应用潜力。离线模式的优点是其操作简单,而且每一维的分离条件可独立优化,但缺点是两维之间需要更换色谱柱,且由于第一维和第二维中所采用的流动相不互溶,更换色谱柱后,需要用异丙醇反复冲洗管道,然后再用正相或反向流动相平衡色谱柱,造成操作繁琐、浪费溶剂和污染环境的问题;而在线模式虽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重现性较好等优点,但其装置较为复杂,另外由于两维的溶剂并不互溶,也存在溶剂不兼容的问题。
质谱(MS)用于甘油三酯复杂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时,理论上通过MS定量任一化合物必须准确的比较它本身的峰强度和稳定同位素内标化合物的峰强度或者用标准品做标准曲线来实现定量分析,然而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成分非常复杂,利用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同位素内标化合物来分析甘油三酯混合物是行不通的,而又由于商品化的TAG标准品价格昂贵且种类非常有限,因此利用植物油中所有甘油三酯的标准曲线来实现定量分析也是不可能的。甘油三酯的双键数目和酰基链长等会影响甘油三酯在MS中的灵敏度,因此,在定量时只考虑色谱峰面积而忽略质谱响应差异则可能导致定量分析时出现较大的误差。因此探寻一种仅利用食用油中有限的甘油三酯标准品(主要是单脂肪酸类型的甘油三酯)即可完成对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定量分析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单柱二维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实现甘油三酯的高效、高通量的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单柱二维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定性方法
(1)在线单柱二维液相色谱-质谱分离(考察色谱柱在不同流动相条件下对甘油三酯标准品的保留机理):
a、食用油用异丙醇溶解,配成1mg/mL的溶液备用,进样前用相应的流动相稀释成0.01mg/mL,进样体积为10μL;结果发现,流动相为甲醇时,不同双键数甘油三酯(PPO,OOP,SOL)得到很好地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时,不同ECN(当量碳数)的甘油三酯(LLL,LLP,POL,SOL,OOS,OOA)得到很好地分离,因此,在甲醇流动相条件下,色谱柱的固定相(phenyl-hexyl)与甘油三酯之间主要表现为双键与双键之间的络合作用,可以实现不同双键数甘油三酯的分离;在乙腈流动相条件下,固定相与甘油三酯之间主要表现为疏水相互作用,可以实现不同当量碳数(equivalent carbon number,ECN)甘油三酯的分离;
b、根据步骤a优化条件建立在线单柱二维分离的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为A:乙腈,B:甲醇(内含0.4%氨水,v/v);梯度洗脱:0-7.5min、50%A(v/v),50%B(v/v);7.5-8.0min,50-28%A,50-72%B(v/v);8.0-12.9min,28%A(v/v);12.9-13.0min,28-50%A(v/v);13.0-26.0min,50%A(v/v);流速0.8mL/min;在该条件下同时实现12种ECN(当量碳数)相同和不同的甘油三酯标准品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02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含氧化纤维素的微球体
- 下一篇:气体溶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