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近红外高反膜激光损伤阈值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50291.5 | 申请日: | 2014-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2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程鑫彬;阿卜杜萨拉木·图尼亚孜;焦宏飞;鲍刚华;王占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30 | 分类号: | C23C14/30;C23C14/08;C23C14/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红外 高反膜 激光 损伤 阈值 方法 | ||
1.一种提高近红外高反膜节瘤损伤阈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来确定节瘤的几何结构,其中D是节瘤直径,d为种子源的直径,t为种子源的深度,即等于薄膜的厚度,为一个常数;
计算出各个尺寸的节瘤的张角,求出各种尺寸的节瘤的表面上的光的入射角度范围;
设计满足具有一定的光谱特性及具有一定角度宽度的高反射膜,保证所设计的高反膜的反射带角度宽度要大于节瘤的最大入射角;
将基板清洗干净,然后利用高纯氮气吹干后放入镀膜机;
本底真空度抽至1×10Pa以下,将基板加热至200度,并恒温80分钟;
电子束交替蒸发HfO2和SiO2;蒸镀时的氧分压为1.0×10Pa~3.0×10Pa,速率为0.05nm/s~0.4nm/s。
待真空室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镀制好的样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瘤的几何尺寸满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瘤的几何尺寸满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反膜的物理厚度为9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四种尺寸的节瘤的最大张角为6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的高反膜的反射带角度宽度为6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蒸镀HfO2时的氧分压为3.0×10Pa,速率为0.05nm/s,蒸镀SiO2时的氧分压为1.0×10Pa,速率为0.4nm/s。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反膜采用电子束蒸发方法镀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蒸发材料是金属或氧化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是光学玻璃或者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029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色节能复合涂层材料
- 下一篇:具有低击穿电压的雪崩光电二极管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