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药物敏感试验用浓度梯度检测试剂盒与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1738.0 | 申请日: | 2014-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03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童明庆;金栋;张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新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Q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物 敏感 试验 浓度梯度 检测 试剂盒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菌/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用浓度梯度检测试剂盒与测试方法,属于药物测定设备和测定方法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常用的方法有纸片法、稀释法和E-test法,纸片法药敏试验属定性试验方法,虽然方便但提供的信息较少,不能对各种敏感药物之间进行比较和择优选用。稀释法有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肉汤法又有试管肉汤稀释法和微量稀释法之分。试管稀释法操作繁琐,不利于大量检测;微量稀释法虽然较试管稀释法的试剂和标本用量少,但仍然比较麻烦且结果阅读没有试管稀释法清晰;琼脂稀释法利于大量检测,但不适用于常规个别临床标本的检测,而且只能现做试验现配含药培养平板,亦比较麻烦。E-test法结合了纸片法方便和稀释法可以给出MIC的优点,但价格较贵且MIC结果不是很准。综上所述可知,现有技术的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常用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菌/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用浓度梯度检测试剂盒与测试方法,满足目前临床上的要求,既利于单个操作也利于批量标本操作,且又准确方便,各种不同的抗生素和琼脂皆为预制,用时根据需要自由组合,既能定性又能定量地给出MIC的药敏试验方法和试剂,填补了本领域的空白,满足了市场的迫切需要,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憾。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细菌/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用浓度梯度检测试剂盒,该检测试剂盒包括测试条单元,所述测试条单元包括条状的培养基盒和药物盒,所述培养基盒和药物盒分别具有径向排列的培养基容格和药物容格,所述培养基容格可对应插入所述药物容格内,所述培养基容格内预制有固态培养基,所述药物容格的底部内壁具有一个凸面,所述凸面上设置有抗菌药物。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容格内壁的中部设置有腰线,所述腰线是向中轴线方向突出的突起。
进一步的,还包括盒状培养架,所述盒状培养架上具有镂空的通槽,所述测试条单元可卡接于所述通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片状的、可分离的塑料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盒状培养架上的一侧设置有对照标识板。
进一步的,所述对照标识板包括阳性对照标识、阴性对照标识和数字刻度标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细菌/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用浓度梯度检测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⑴药物盒、药物盒盖、培养基盒主体、培养基盒底部、盒状培养架和培养基包装盒的模压制备;
⑵药物盒、药物盒盖、培养基盒主体、培养基盒底部的灭菌;
⑶在相对无菌条件下将一定量的抗菌药物溶液加入药物盒小格中,真空干燥;
⑷培养基盒底部粘贴有塑料薄膜;
⑸以液体培养基为溶质,无菌配制一定浓度的溶胶注入培养基盒小格中,使其凝固制成固态培养基;然后在培养基盒上表面封一层塑料薄膜。
⑹将药物盒、药物盒盖无菌包装于塑料袋或者塑料盒中。
⑺若干支培养基盒一起装入培养基包装盒。
⑻大包装的药物盒,培养基盒以钴60辐照方式灭菌。
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药物盒、培养基盒稳定且易于保存运输,可以做成试剂盒长期保存;试验操作简单方便;试验结果易于观察和判断;可以用于慢生长细菌/真菌的药敏试验,如真菌、厌氧菌等;实验操作和废物处理具有很高的生物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检测试剂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培养基盒及塑料薄膜的操作步骤示意图。
图3是培养基盒容格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药物盒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发明,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说明:药物盒盖1、顶部塑料薄膜2、培养基盒3、底部塑料薄膜4、药物盒5、阳性对照标识6、数字刻度标识7、阴性对照标识8、盒状培养架9、培养基10、腰线11、抗菌药物12、凸面13、药物浓度梯度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新医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新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17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分子阳离子絮凝剂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季戊四醇硬脂酸酯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