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智能设备待机功耗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2067.X | 申请日: | 2014-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9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新;阳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 | 分类号: | G06F1/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陈国荣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智能 设备 待机 功耗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降低智能设备待机功耗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电脑等智能便携式设备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而降低智能设备的待机功耗,提高智能设备的使用时间,是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方面。现有技术主要是采取关闭硬件的相关系统电源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 虽然可以达到降低智能设备功耗的目的,但忽略了智能设备中的软件应用可能造成的功耗。智能设备中的软件经常带有定时唤醒功能,会出现重复开关模块电源的情况,增加智能设备的待机功耗。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智能设备待机功耗的方法及系统,在智能设备待机时,降低软件应用的功耗,延长待机时间,增加用户体验。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降低智能设备待机功耗的方法,包括:
在待机状态下查询并记录所有的申请事件;
在申请事件中过滤出所有的待机唤醒事件;
检测所述唤醒事件的时间间隔与固定阀值的大小;
识别出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固定阀值的唤醒事件;
将识别出的相应唤醒事件写入硬件。
进一步,根据申请事件的标志位在申请事件中过滤出所有的待机唤醒事件。
进一步,所述将识别出的相应唤醒事件写入硬件之前,将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固定阀值的唤醒事件写入内核事件链表,并修改间隔时间小于固定阀值的唤醒事件,禁止其写入内核事件链表。
进一步,通过修改唤醒事件的标志位或者跳转唤醒事件的指向修改间隔时间小于固定阀值的唤醒事件。
进一步,所述将识别出的相应唤醒事件写入硬件之前,还包括:
从内核事件链表中读取唤醒事件,并检测所读取的唤醒事件是否需要写入硬件。
一种降低智能设备待机功耗的系统,包括:
事件模块,用于在待机状态下查询并记录所有的申请事件;
过滤模块,用于在申请事件中过滤出所有的待机唤醒事件;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唤醒事件的间隔时间与固定阀值的大小;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出其间隔时间大于固定阀值的唤醒事件;
写入模块,用于将识别出的唤醒事件写入硬件。
进一步,所述过滤模块根据申请事件的标志位在申请事件中过滤出所有的待机唤醒事件。
进一步,所述系统还包括:
内核记录模块,用于所述将识别出的唤醒事件写入硬件之前,将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固定阀值的唤醒事件写入内核事件链表,并修改间隔时间小于固定阀值的唤醒事件,禁止其写入内核事件链表。
进一步,所述内核记录模块通过修改唤醒事件的标志位或者跳转唤醒事件的指向修改间隔时间小于固定阀值的唤醒事件。
进一步,所述系统还包括:
硬件判断模块,用于所述将识别出的相应唤醒事件写入硬件之前,从内核事件链表中读取唤醒事件,并检测所读取的唤醒事件是否需要写入硬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一种降低智能设备待机功耗的方法及系统,对于智能设备软件中所产生的唤醒事件,通过相应的设置,禁止相应的唤醒事件写入硬件,从而减少唤醒智能设备的次数,降低智能设备待机时的功耗,延长智能设备的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系统的结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智能设备待机状态下,可进一步降低待机功耗,延长待机时间,提高智能设备的使用时间。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低智能设备待机功耗的方法,包括:
在待机状态下查询并记录所有的申请事件;
在申请事件中过滤出所有的待机唤醒事件;
检测所述唤醒事件的时间间隔与固定阀值的大小;
识别出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固定阀值的唤醒事件;
将识别出的相应唤醒事件写入硬件。
智能设备在待机状态时,任一事件的申请都是通过事件发生器进行的,且每一申请事件均有对应的事件标志位,因此,根据申请事件的标志位可以查询并记录所有的申请事件。不同的申请事件,标志位不同,所代表的申请类型亦不同,因此,根据申请事件的标志位可以过滤出所有的待机唤醒事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20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