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S-层蛋白体外自组装的多功能生物纳米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2723.6 | 申请日: | 2014-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5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先恩;王殿冰;王旭颖;张治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36 | 分类号: | C12N9/36;C12N15/75;A62D3/02;G01N33/68;G01N33/577;A62D101/28;A62D101/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蛋白 体外 组装 多功能 生物 纳米 材料 | ||
1.一种多功能新型生物纳米材料,其特征是一种基于S-层蛋白体外自组装的多功能新型生物纳米材料,该材料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获得:
(1)重组载体PQE30-MPH和PQE30-EA1-MPH的制备:
扩增甲基对硫磷水解酶MPH基因和炭疽芽孢杆菌S-层蛋白EA1基因,并克隆至商业化载体PQE30中,分别获得重组载体PQE30-MPH和PQE30-EA1-MPH。
所述MPH基因的扩增引物是:
5’-ATATCTGCAGGCCGCACCGCAGGTG-3’,
5’-GTGAAGCTTTTACTTGGGGTTGACGAC-3’;
所述EA1基因的扩增引物是:
5’-TGTAGGATCCGCAGGTAAATCATTC-3’,
5’-GCCGAGCTCTAGATTTGGGTTATTA-3’;
(2)融合蛋白的制备:
将重组载体PQE30-EA1-MPH通过常规CaCl2转化法转化至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M15中,表达、纯化融合蛋白:挑取单克隆于5ml双抗性LB培养基中,37℃过夜培养16~20h,按1%的接种量转接于双抗性LB培养基中,37℃培养至OD值为0.6~0.8,此时加入1mM的IPTG诱导目的蛋白质的表达,表达条件为28℃,4~5h。表达后的菌体6000rpm,4℃收集,超声破碎,用镍柱亲和纯化目的蛋白,并用BCA试剂盒测浓度;所述双抗性LB培养基由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10g/L,100μg/ml氨苄青霉素和50μg/ml卡那霉素组成。
(3)体外组装多功能新型生物纳米材料:
将上述融合蛋白EA1-MPH30~100μg/ml置于pH9.0的组装缓冲液中,该组装缓冲液为10mM CaCl2﹑0.5mM Tris-HCl,室温过夜组装;电镜观察,确定其形成具有规则晶格结构的纳米膜,该纳米膜为所述多功能新型生物纳米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新型生物纳米材料,其特征是:具有P1对称晶格的膜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新型生物纳米材料,其特征是:用于有机磷农药降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新型生物纳米材料,其特征是:能够稳定甲基对硫磷水解酶的活力,用于酶的长时间贮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新型生物纳米材料,其特征是:具有胞壁质水解酶活性,用于抑制溶壁微球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新型生物纳米材料,其特征是:作为炭疽芽孢杆菌抗体检测的超灵敏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新型生物纳米材料,其特征是所述超灵敏元件为:自组装后的多功能新型生物纳米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272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