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梁斜拉-悬索协作桥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3639.6 | 申请日: | 2014-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0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高;唐亮;张喜刚;徐国平;吴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1/00 | 分类号: | E01D1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梁斜拉 协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合梁斜拉-悬索协作桥。
背景技术
斜拉-悬索协作桥是在传统斜拉桥和悬索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协作桥梁。中跨跨中部分采用悬索桥可以解决斜拉桥悬拼过程中主梁压力过大的问题。借助与斜拉桥的协作,可以提高悬索桥的刚度、降低主缆拉力和锚碇规模,尤其对深水和软土地基情况意义重大。
桥梁设计大师罗勃林最早提出了一种斜拉-悬索协作体系的构想,并于1883年设计建成了当时创世界跨径纪录、主跨486m的布鲁克林大桥,后来被人们称为罗勃林体系。在罗勃林体系中,悬索桥的吊索全桥布置,只是在边跨和主跨布设一些斜拉索。这种构想是以悬索桥为主,斜拉索只是起增强作用,作为悬索系统的一种辅助构件,还不能把斜拉索和悬索作为同等重要的受力构件在设计中考虑。
德国著名桥梁专家狄辛格在系统分析和研究罗勃林体系用拉索来增强悬索桥刚度的利弊后,提出了在跨径的中部由悬索系统支承以及两边部分由从塔柱顶部辐射散开的斜拉索来支承的新构想,这就是著名的狄辛格体系。在这种体系中,在索塔左右对称处只布置斜拉索而不布置吊索,只在主跨的中部布置吊索,而且当时狄辛格设想的斜拉索是稀索形式,集中力较大。
由于斜拉-悬索协作桥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在世界各地筹建的大跨度桥梁方案中被频繁地提出。如1978年丹麦在跨越大贝尔特东航道提出了主跨为1500m的斜拉-悬索协作桥设计方案,1991年美国林同炎公司对西班牙与摩洛哥之间直布罗陀海峡提出了三个跨径5000m斜拉-悬索协作桥设计方案,1998年同济大学在伶仃洋大桥设计方案征集中提出的主跨1400m斜拉-悬索协作桥方案等。1997年,由重庆交通学院等单位设计,我国在贵州乌江上建成了跨径为288m的世界首座狄辛格体系斜拉-悬索协作桥,但该桥在斜拉-悬索过渡区吊索因疲劳问题退出工作,大桥需要进行加固。
虽然斜拉-悬索协作桥具有很强的优越性,但因斜拉体系和悬索体系是两种受力形式完全不同的结构体系,即斜拉桥主梁是压弯结构,而悬索桥的加劲梁是纯弯结构,两种体系组合在一起时,其结合部位结构性能的间断和不连续性是斜拉-悬索协作结构的主要难点。
因此,需要研究斜拉-悬索过渡区结构刚度过渡匀顺、抗疲劳性能好的新型斜拉-悬索协作桥方案。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综合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刚度大、经济性好的优点,以及在斜拉-悬索过渡区域设置抗疲劳性能好的过渡区主梁、长度可调的过渡区斜拉索和过渡区吊索的构想,提出一种新型的混合梁斜拉-悬索协作桥。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梁斜拉-悬索协作桥,包括桥塔1、辅助墩2、钢主梁3、混凝土主梁4、结合部主梁5、过渡区主梁6、斜拉索7、过渡区斜拉索8、主缆9、吊索10、过渡区吊索11和长度调整装置12。其中,钢主梁3位于桥体中央,钢主梁3两端均依次通过过渡区主梁6和结合部主梁5固接于混凝土主梁4;该桥两端的边跨部分l2全部长度或部分长度是采用混凝土主梁4,其支撑在辅助墩2上;该桥的中跨部分l1的跨中区域l3=1/3l1~2/3l1,由主缆9悬吊。
上述方案中,所述结合部主梁5为承压-传剪式的钢-混凝土结构,用以保障钢主梁3与混凝土主梁4之间结构刚度过渡平顺及应力分布均匀。
上述方案中,所述钢主梁3与混凝土主梁4的连接位置S,根据主梁弯曲应变能U取极小值,以及施工方便和造价低等因素确定。所述主梁弯曲应变能U取极小值的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36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芯光纤复合低压电缆
- 下一篇:一种蒸馏参数解耦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