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稻机插秧的秸沼土的制备及育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3799.0 | 申请日: | 2014-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8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盛;胡润;凌新军;钱海志;毕春发;纪根学;康启忠;章登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州市贵池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G1/00;C05G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毛雁妮 |
地址: | 247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稻 插秧 秸沼土 制备 育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稻机插秧的秸沼土的制备及育秧方法。
背景技术
机插水稻育秧方式主要是机械化育秧流水线秧盘育秧。这种育秧方式需取用大量肥沃的泥土作为营养土,造成大量肥沃的土层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优质农田被毁,优良山地植被破坏;许多粮食功能区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无优质土可取,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旱地作物中的除草剂残留易使秧苗致畸、致死;利用营养土育成的秧苗具有秧苗根系少、苗弱、自身重量重,运输易散等特点。另外,目前市场中的无土基质价格较高且性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稻机插秧的秸沼土的制备及育秧方法,有效利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大量的油菜、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秸杆,通过与沼肥及少量的壤土混合沤制,制成营养成份全、重量轻、耐运输的新型水稻机械育秧基质,同时培育出优质秧苗。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水稻机插秧的秸沼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质量配比为0.5~1.3:0.5~1.5:0.8~2.2的作物秸杆、沼肥、壤土做原料;
(2)用常规秸杆粉碎机对作物秸杆进行粉碎,将粉碎后的作物秸杆和沼肥、壤土充分混合均匀,干湿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原则;
(3)上堆沤制,用编织袋或塑料布覆盖防止雨水,不可盖严,防止不透气,以秸秆变成褐色为宜,即得秸沼土。
所述作物秸杆为油菜、水稻、玉米、棉花、大豆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沼肥为沼液和/或沼渣。
所述壤土为轻度粘性壤土。
上述方法制备的用于水稻机插秧的秸沼土的育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质装盘:将制备好的秸沼土作为基质装入水稻机械播种流水线上对秧盘进行装盘,调节好每盘厚度为25mm,浇透水;
(2)播种育苗:播量常规种子为120-130克/盘,杂交种子为50-60克/盘,盖籽可用5mm的秸沼土覆盖;播种后秧盘上堆用塑料布物覆盖防止水份蒸发,等盘内秧苗80%以上现针后摆到大棚中育苗;
(3)苗期温度控制:早稻秧苗在一叶一心前大棚内保持在25-28℃,秧苗在1.5叶至2.5叶时保持适当通风,温度控制在20-25℃,秧苗在2.5叶以上时可采取昼揭夜盖的方式,温度控制在20℃左右,逐步适应外面的环境;
(4)水分管理:秧盘播种后要及时上堆覆盖防止水分蒸发,遇到有秧盘干的可及时补水,秧盘出苗后摆盘时,床土水要浇透,秧盘要压实防止水分蒸发;
(5)肥料及病虫害管理:一般情况不需要施肥及病虫害防治,如需防治时应按当时实际情况作相应处理。
步骤(3)中对于中晚稻,大棚应当昼夜开放且周边要通风,在晚稻期间有条件的可适当增加遮阳网。
步骤(4)中浇水原则掌握在秧盘不发白,苗尖傍晚发卷不恢复时喷水一次,浇水时间以下午4点后为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解决大面积取土的问题,使亩用土量由原先的90公斤下降到20公斤以下,有效缓解了土壤不足的问题。
2、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收获后的稻草、加工后的稻壳、油菜、棉花、玉米等秸杆随意堆放在地边、马路边或就地焚烧,严重影响周围环境及大气质量,在油菜收获季节甚至影响到天上的飞行物。而沼液由于池满随地流淌,严重污染村周边环境。
3、解决基质营养不足及病虫问题,目前市场上的基质营养成分不足且使用化学肥料或生长调节剂,使身苗生长过快或过慢,而本基质中使用的配料主要为沼肥、作物秸杆及少量的土,其中沼肥不仅含有氮、磷、钾三大元素,还含有铜、铁、锰、锌等微量元素,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除此之外,沼液中还含有各类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赤霉素、生长素、糖类、核酸、抗生素等,其中有不少生理活性物质,他们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对作物病害有防治作用。
4、解决水稻秧苗发根少、苗弱及根系盘结力弱的问题,本基质透气效果好,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水稻播后1-2天,秧盘上布满了水稻的气生根,种子根根长,次生根根长、多,增加水稻根系盘结力,利于水稻运输及机插。据测定,百株地上鲜重和干重比营养土分别重1.3克和0.6克,地下鲜重和干重比营养土分别重2.3和0.4克,秧苗表现根多、根长及苗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州市贵池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未经池州市贵池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37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