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除HCl气体的中高温脱氯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4194.3 | 申请日: | 2014-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0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金保昇;曹俊;钟文琪;王志飞;王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68 | 分类号: | B01D53/6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除 hcl 气体 高温 脱氯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中高温条件下深度脱除HCl气体的脱氯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烟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已达到1.6亿吨每年,并仍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其中能够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占66%,近1/3垃圾只能进行简单的填埋,我国清运处理垃圾每年花费近300亿元,全国600座城市已堆放或填埋各类垃圾达80亿吨,垃圾堆存累计侵占5亿平方米土地,2/3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已十分紧迫,焚烧处理因具有显著的减量化(减量大约80%,减容90%)、资源化(可回收能量用于发电和供热)已被美、日、法、德、意等发达国家广泛使用。我国起步较晚,1988年建立的第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至今垃圾焚烧发电厂已达千余座。2012年4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对垃圾焚烧项目建设提出了量化要求:到2015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要达到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35%以上,其中东部地区达到48%以上。
由于垃圾成分相当复杂,焚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产生二次污染问题。而焚烧垃圾产生的酸性气体中的HCl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燃煤不同,生活垃圾中含有的丰富的含氯有机物(橡胶、PVC等)以及无机物(NaCl)在焚烧过程中会主要以HCl的形式排出,高达几百甚至几千PPm。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本原则,必须对这些污染物进行有效的控制。
氯是生活垃圾焚烧中造成二次污染的重要元素之一,它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垃圾焚烧炉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并且氯会转化成HCl排放出,对大气环境以及焚烧系统造成危害。大气中的HCl可能与水蒸汽在常温下反应:OH+HCl—Cl+H2O,产生的Cl会在平流层上部气层中作为催化剂破坏臭氧层,并且会与SO2等形成酸雨,对动植物以及建筑造成危害。在垃圾焚烧系统,HCl对焚烧炉的焚烧设备本体造成强烈的腐蚀,会造成炉膛受热面的高温腐蚀损毁和尾部受热面的低温腐蚀,会导致蒸汽参数的提高,引起受热交换器表面的腐蚀,还会促进NOX的生成,煤气中的HCl气体易与脱硫系统中的脱硫剂发生反应生成可挥发性的氯化物,使脱硫效果变差,并且阻塞管道系统。氯还会影响重金属的迁移和分布,并作为元素之一形成二恶英,特别是在300~40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世纪末公布的报告《焚化炉与人类健康》中指出,垃圾焚烧是二恶英的最大来源。估计在全球范围内,由垃圾焚烧炉排放出的二恶英约占总排放量的10%~ 40%。因此,在中高温除去HCl气体是垃圾焚烧炉尾气处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目前脱氯剂按化学组分可分为:改性氧化铝系脱氯剂、铜系脱氯剂、钙系脱氯剂和铁钾系脱氯剂。但是由于每一种脱氯剂的开发是有针对性的,不同的脱氯剂适用不同的场合。而且大部分脱氯剂主要适用于中、低温条件下,脱氯剂的氯容不高,中高温下HCl气体的危害不能避免。因此研发中高温下深度高效在HCl气体的脱氯剂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目前存在的脱氯剂氯容不高,且适应温度范围不广,无法实现中高温下高效深度脱除烟气中HCl气体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中高温条件下深度脱除HCl气体的脱氯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脱氯剂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具有高氯容量。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脱除HCl气体的中高温脱氯剂,该脱氯剂由活性成分、载体和助剂、粘合剂构成,且活性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65~84%,载体和助剂的质量百分比为15~33%,粘合剂的质量百分比为1~4%。
优选的,所述活性成分由葡萄糖与Ca(NO3)2、Mg(NO3)2、Zn(NO3)2、NaHCO3中的一种以上按照质量比1:3~1:8充分混合构成。
优选的,所述载体和助剂为ZSM-5或者分子筛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粘合剂为甲基纤维素。
一种脱除HCl气体的中高温脱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质量比配比活性成分并充分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充分溶解至去离子水中;其中去离子水的温度为328~353K,混合物与去离子水的固液质量比为1:3~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41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