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寒沙区植被恢复综合治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4404.9 | 申请日: | 2014-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4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贾志清;杨德福;魏登贤;王学全;包岩峰;李清雪;刘涛;李虹;张友焱;刘瑛;赵雪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志清;杨德福;魏登贤;王学全;包岩峰;李清雪;刘涛;李虹;张友焱;刘瑛;赵雪彬 |
主分类号: | A01G23/00 | 分类号: | A01G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刘红春 |
地址: | 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槐***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寒 植被 恢复 综合治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寒沙区植被恢复综合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青海高寒沙区是我国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青海省治沙试验站于1958年开始在青海省共和县沙珠玉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沙漠化防治工作,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高寒沙区植被恢复综合技术,并在青海省推广成功的治理模式和经验,产生了积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高寒沙区降水量少,风沙大,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在沙丘(地)造林,成活率和成林率是技术上的难题。已往的造林常采用裸根苗或机械固沙这两种措施。裸根苗造林技术育苗周期长、购苗成本高、栽植难度大、保存率低,不适宜长期在高寒沙区推广使用。机械固沙措施采用麦草、粘土、草绳、石砾、尼龙网和PVC编织袋等材料做沙障,短期内可以达到固定流动沙丘的目的,然而其有效作用期限短,结合生物固沙措施才能发挥最佳治沙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寒沙区植被恢复综合治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寒沙区以裸根苗方式单纯造林或沙障固沙来治理流动沙丘(地)的难题。本发明采用机械固沙和生物固沙相结合,无灌溉条件下扦插、直播造林相结合的植被恢复综合技术,优点在于缩短育苗周期、降低购苗成本、造林方法简单、成活率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寒沙区植被恢复综合治理方法,所述方法是在准备材料后采用以下1)~4)中任一种进行高寒沙区植被恢复综合治理:
1) 深栽造林;
2) 首先设置沙障,再在设置好的沙障中间进行深栽造林;
3) 首先设置沙障,再在设置好的沙障内进行直播造林;
4) 设置沙障后,在设置好的沙障内进行直播造林和深栽造林;
其中,所述准备材料为:a、造林种苗:选用Ⅱ级以上的沙蒿和/或柠条种子,从母树上截取的乌柳枝干;b、沙障材料;
所述直播造林为:在设置好的沙障内,透雨后,及时抢墒播种沙蒿和/或柠条,采用点播或撒播,单种或混种的方式进行直播造林;
所述深栽造林为:将乌柳枝干浸泡后挖穴栽植,每穴垂直放置乌柳枝干一株。
优选地,所述沙蒿和柠条在青海高寒沙区就地采种,种子质量符合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T539-2005中Ⅱ级以上标准,要求种子净度不低于90%、发芽率不低于65%,当年采种翌年播种。
优选地,所述乌柳枝条是于春季在未抽芽母树上截取生长健壮的1~3年生萌生粗壮枝,选择无机械损伤,无抽条干缩,无畸形,无弯曲和无病虫害的枝条,将其截制成插干,大头直径在2~4cm;剪除枝条全部的抽条,剪取枝条中部作插干,插干长约110~120cm。
优选地,所述设置沙障是利用麦草、粘土、尼龙网或PVC编织袋在沙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所述尼龙网和PVC编制袋优选使用耐风化,抗老化材料。
优选地,所述直播造林,是在沙障背风面的两个角挖穴,穴深4~5cm,长、宽各10~15cm,每穴内放种子10~20粒,覆土3cm,用脚踩实。
优选地,所述将乌柳枝干浸泡是将乌柳枝条头朝上,插干2/3置于水中浸泡30~40天。
浸泡30~40天能使乌柳枝条浸足水分;插干2/3置于水中可防止枝条因水分不足枯死。
优选地,所述挖穴为人工挖穴或水冲挖穴;优选地,所述人工挖穴的深度为80~100cm,宽为40~60cm。
优选地,所述水冲挖穴是用水的压力把沙或土冲开一个深度可以控制的洞穴,洞穴直径2~4cm,深度80~120cm,栽植水压控制在25~40kg/cm2。
优选地,所述水冲挖穴是将高压水枪外接两根水管,其中一根直径2~4cm,长度为100~150m橡胶管子,接头处安装直径2~4cm,长度为120cm的铁质钻杆,钻头呈锥形,并装有控水阀门;另一根回水管直接通入车载水箱中,回水循环利用。
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产生了以下技术效果:
1.直播后的沙蒿和柠条,在沙障的保护下,减少了风沙对苗木的危害,提高成活率。在不同规格的沙障内,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
2. 乌柳为当地土著种,种源丰富,适应性强。经过深栽,在不同的立地条件,其当年成活率均在85%以上,翌年保存率80%以上。年均生长高度为60cm,分枝数10~25个,生长旺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志清;杨德福;魏登贤;王学全;包岩峰;李清雪;刘涛;李虹;张友焱;刘瑛;赵雪彬,未经贾志清;杨德福;魏登贤;王学全;包岩峰;李清雪;刘涛;李虹;张友焱;刘瑛;赵雪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44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氟酰脲与菊酯类杀虫剂的超低容量液剂
- 下一篇:一种螺旋钻入式桩自动连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