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电网平滑同期并网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7243.9 | 申请日: | 2014-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5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唐成虹;郑玉平;谭阔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2 | 分类号: | H02J3/4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6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网 平滑 同期 并网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微电网平滑同期并网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电网是一组由微电源、负荷、储能系统和控制装置构成的系统单元。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微电网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岛运行。微电网并网运行时由电网提供电压和频率的支撑,孤岛运行时由储能和发电设备提供电压和频率的支撑,微电网由孤岛运行转并网运行时,存在并网点两侧电压的幅值、相角和频率不一致,断路器合闸时间长,三相负荷不平衡,电能质量不合格因素,并网时会对电网或微电网造成较大的冲击。
目前微电网的检同期并网技术,具体介绍如下:
1)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10382606.2《用于微网的从孤岛模式切换到并网模式的模式切换方法》,采用并网时确保所有分布式电源停止运行,不会出现非同期并网的方法;不足之处是会造成负荷短时断电。
2)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011880.3《一种微电网并网与孤网自动无缝切换的控制》,公开了一种微电网并网时对储能逆变器的平滑控制技术,该方法仅适用于单储能逆变器,不能实现由微电网并网一体化装置实现的针对微电网并网点的同期控制。
3)论文《微电网带负荷并网的平滑切换条件及控制策略》,比较了压差、频差和角差对并网的影响;但该论文主要提出对逆变器的自动跟踪控制方法并进行仿真。
随着微电网的规模化效应,需要研究在保障微电网负荷不断电的条件下,由微电网并网一体化装置实现微电网在最佳角度同期平滑并网的控制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究一种适应微电网的同期并网技术,针对微电网电力电子设备多,谐波污染大,三相负荷不平衡及微电网两侧互感器不一致、断路器合闸时间长,导致并网时会对微电网和电网产生冲击大的特点,对现有基于单相同期电压的检同期并网技术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幅值补偿技术、相角补偿技术、导前时间补偿技术及采用电能质量检测技术、单相/三相自适应的同期并网检测和调节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了微电网在最佳角度平滑同期并网。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电网平滑同期并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根据同期平滑并网要求,整定同期并网压差、频差、角差、滑差、合闸导前时间、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定值参数;
2)根据同期平滑并网要求,设置允许同期并网的电压、电流总畸变率、电压波动和闪变参数限值;
3)计算微网侧、电网侧三相电压幅值、电压差、频率差、角差、滑差;
4)如果微网侧、电网侧的电压互感器额定值不一致,进行幅值补偿;
5)如果微网侧、电网侧不是同名电压,存在固有相角时,进行相角补偿;
6)进行电能质量合格检测,置电能质量不合格标志;
7)计算微电网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8)判断微电网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是否满足步骤1)中整定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如果满足,置三相不平衡标志=0,否则置三相不平衡标志=1;
9)并网一体化装置在接收到同期并网命令后启动同期判断流程,执行同期合闸操作。
步骤9)中,并网一体化装置在接收到同期并网命令后启动同期判断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a)判断步骤6)电能质量不合格标志是否为1,如果为1,同期并网失败,返回失败原因为电能质量不合格,进入步骤8a);
2a)如果电能质量不合格标志=0,进入步骤3a);
3a)判断微网侧A相电压幅值是否在有效范围,不在有效范围,同期失败返回,失败原因为电压不在有效范围,进入步骤8a);
4a)判断微网侧A相频率是否在有效范围,不在有效范围,同期失败返回,失败原因为频率不在有效范围.进入步骤8a);
5a)判断步骤8)三相不平衡标志是否为1,如果为1,进入三相同期并网检测和调节流程;如果为0,进入单相同期并网检测和调节流程;
6a)计算同期合闸越前角,如果满足最佳合闸条件,进入步骤7a),否则进入步骤1a);
7a)进行微电网同期合闸操作;
8a)闭锁微电网同期合闸操作,返回失败原因,告警。
步骤6a)中,计算同期合闸越前角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72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