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快速恢复沟槽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7462.7 | 申请日: | 2014-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90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军;卡西克·帕德马纳班;马督儿·博德;哈姆扎·依玛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国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861;H01L21/329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49 | 代理人: | 张静洁,徐雯琼 |
地址: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快速 恢复 沟槽 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二极管。确切地说,本发明是关于基于高压沟槽的二极管。
背景技术
图1A表示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一开始,二极管沿正向传导电流。一旦开始反向恢复,正向电流就开始降低,最终开始反向传导。反向电流在ta时间内持续增大,一直增大到反向恢复电流Irm为止。然后,在tb时间内,反向电流大致降低至0。这时二极管可以闭锁电流反向流动。ta和tb时间内的反向电流可以除去器件中建立起来的电荷,同时在正向状态下接通。曲线下方的阴影区表示需要除去的电荷的总量(反向恢复电流Qrr)。因此,为了减少所需的恢复时间,必须降低Irm和Qrr的值。然而,如果反向电流朝着反向恢复时间的后期降低得过快,那么偏离的电路电感可能会引起整个器件的电压增大。柔软值S测量的是tb/ta,有助于确定偏离电路电感是否会过大。一般来说,柔软值大于1.0的器件在反向恢复时,不会因偏离电路电感的问题对器件造成损伤。
二极管的Qrr主要受器件注入效率的影响。注入效率较高的二极管通常具有较高的Qrr。因此,尝试降低Qrr的原有技术主要在于降低注入效率。通过减少二极管中的载流子寿命,可以降低注入效率。确切地说,通过电子辐射、质子辐射、氦辐射和/或在二极管的硅中扩散金或铂等处理工艺,可以实现上述目的。然而,这些工艺也会导致二极管中的漏电流增大,并且在高温时反向恢复性能有所降低。
于2011年1月31日存档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2/931,429(公开号2012193676A1)的专利,特此引用,其中提出了多种降低注入效率的可选方案。图1B表示这种二极管的一个示例。首先,对顶部P-层109进行轻掺杂。由于只有很少一部分电荷载流子可用,因此轻掺杂降低了器件顶部的注入效率。在顶部P-层109以下增加一个重掺杂N-势垒层108,可以进一步降低顶部的注入效率。此外,除去器件的半导体衬底,可以降低器件底部的注入效率。作为示例,通过背部研磨,可以除去半导体衬底。然而,顶部P-层109的掺杂浓度降低的程度受到穿通约束和接触金属112与顶部P-层109之间欧姆接触品质的限制。因此,有必要通过降低注入效率来改善反向恢复性能,同时保持与顶部P-层109之间良好的欧姆接触以及很低的漏电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降低注入效率来改善反向恢复性能,同时保持与顶部P-层之间良好的欧姆接触以及很低的漏电流。
一种沟槽二极管,包括:
一个第一导电类型的外延层;
一个第一导电类型的势垒层,其形成在外延层的顶面上方;
一个第二导电类型的顶层,其形成在势垒层的顶面上方;
一个或多个沟槽,其穿过顶层和势垒层,其特征在于,导电材料沉积在沟槽中,内衬沟槽的电介质材料在导电材料和沟槽的侧壁之间;
一个接触区,其形成在顶层的顶部,所述的接触区为第二导电类型,所述接触区的掺杂浓度大于所述顶层的掺杂浓度;
一个电浮动区,其形成在接触区下方,所述电浮动区为第一导电类型;以及
一个电极,用于接触接触区、顶层和导电材料。
所述势垒层的掺杂浓度大于外延层的掺杂浓度。
还包括一个缓冲层,其形成在外延层的底面以下,所述的缓冲层为第一导电类型。
欧姆接触层形成在所述缓冲层的底面上。
一部分所述的顶层将接触区一个或多个沟槽分隔开。
所述接触区以条形平行于一个或多个沟槽延伸。
所述接触区是独立的岛,形成在两个或多个沟槽之间。
所述独立岛形成在一个或多个沟槽中心,构成一个封闭式晶胞结构。
所述封闭式晶胞结构是一个方形结构。
所述封闭式晶胞结构是一个六角形结构。
所述接触区形成在一个或多个沟槽中的其中一个沟槽的邻近。
所述接触区以条形平行于一个或多个沟槽延伸。
所述接触区以条形垂直于一个或多个沟槽延伸。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
一种快速恢复沟槽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该方法包括:
制备一个第一导电类型的外延层;
在外延层上方制备一个第一导电类型的势垒层,其中势垒层的掺杂浓度大于外延层的掺杂浓度;
在势垒层上方,制备一个第二导电类型的顶层;
制备一个或多个沟槽,至少穿过顶层和势垒层延伸;
在一个或多个沟槽中沉积导电材料,并用电介质材料内衬在沟槽的导电材料和沟槽的侧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国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国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74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