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装置系统、便携终端及车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9230.5 | 申请日: | 2014-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5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土田元;高野英树;竹岛由晃;东村邦彦;泽尻晴彦;鹤巣亨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曾贤伟,文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装置 系统 便携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航装置等车载装置和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可通信地连接的车载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提出了一种在具备车载装置以及与车载装置可通信地连接的便携终端的车载装置系统中,从设置在与车辆不同的场所的服务提供服务器向车载装置提供各种服务的方式。车载装置是搭载在轿车或商务用车辆上的装置,例如引导到目的地的路径的导航装置、以及用于使用车载信息服务的装置等。便携终端例如是智能手机等。
在这样的系统中,车载装置经由移动电话的通信线路(载波网络)与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由此能够利用服务提供服务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也可以考虑以下方式:将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应用下载到智能手机中,与智能手机连接的车载装置使用下载的应用。在这样的使用形式中,智能手机经由载波网络从服务器获取数据,将获取的数据输出给车载装置,车载装置显示该数据。在这样的使用方式中,也可以考虑例如由服务提供商准备车载装置,或者由服务提供商提供车载装置的开发环境。
在这样的使用方式中,可以考虑从服务提供商看来在客户一侧的车载装置或便携终端发生了某种故障时,由用户向服务提供商的呼叫中心拨打电话,咨询发生的故障。但是,呼叫中心方难以通过电话咨询来掌握客户方发生的事件。
因此,考虑到由便携终端或者车载装置记录表示自身的动作的动作日志,在发生故障后分析动作日志的方法,或者在发生了故障时在车载装置或者便携终端上显示包含故障的内容以及对故障的处理方法的消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25356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日志累积部29,其累积包含识别事件的ID的日志;ID列表存储部28,其存储指定了事件的ID的ID列表;获取控制部22,其通过解析发送来的日志获取请求,从ID列表存储部28中存储的列表中确定1个ID列表;日志提取部23,其从日志累积部29中提取包含在确定的ID列表中指定的ID的日志;以及日志信息发送部25,其将包含提取的日志的日志信息向日志获取请求发送源发送。”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5-275753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本车载系统为了在收费公路自动收费(ETC)系统中与设置在公路旁的路旁装置之间通信,将搭载在车辆中的车载装置10与搭载在该车辆中的导航装置20可通信地连接。然后,当发生了与车载装置10有关的异常时,该车载装置10将表示发生的异常的种类的错误代码向导航装置20通知。另一方面,导航装置20将表示各错误代码的内容和针对错误的处理方法的消息存储在存储部23中,将与车载装置10通知的错误代码对应的消息显示在显示部27上。因此,能够让车辆的乘客立刻掌握发生的错误的内容和处理方法。”
在车载装置和便携终端进行协作来访问服务提供服务器的车载装置系统中,当客户侧发生了故障时,需要协同车载装置的信息和便携终端的信息,解析动作日志,显示包含故障的内容以及对故障的处理方法的消息的机制。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特别是当车载装置或车载装置与便携终端的连接发生故障时,难以协同车载装置的信息和便携终端的信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由其他装置获取某个装置中生成的日志的技术。但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中,能够使用某个装置中生成的日志的ID提取的日志,仅仅是该某个装置中生成的日志。因此,例如难以使用车载装置中生成的日志的ID来提取便携终端的日志。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当车载装置中发生故障时,通过将与车载装置的故障相关的信息显示在导航装置上,多个装置协作处理故障的技术。但是,没有设想使用车载装置的错误代码来解析导航装置的日志的情况,难以协同多个装置的信息来解析故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35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757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装置系统,在车载装置和便携终端协作访问服务提供服务器的车载装置系统中,当车载装置或车载装置和便携终端的连接发生故障时,协同车载装置上显示的信息和存储在便携终端中的动作日志来解析故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乐株式会社,未经歌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92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