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的改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59878.2 | 申请日: | 2014-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5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龙;黄志和;黄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乔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1/12 | 分类号: | C08L71/12;C08L77/06;C08L53/02;C08L61/06;C08K5/09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陈晓娟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甲苯 聚酰胺 66 塑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塑料改质方法,特别关于一种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的改质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氧二甲苯为一种亲油性的非结晶性热塑性聚合物,具有高耐热、优良的电绝缘性等优点,然而却有流动性差,进而造成难以加工成型,以及冲击韧性低与不耐有机溶剂等问题,因此聚氧二甲苯(polyphenylene oxide,简称PPO)于工业上很少单独使用,常与聚酰胺或聚苯乙烯混合使用,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及电子等行业。
聚酰胺66(polyamide66,简称PA66),又俗称尼龙66,为一种亲水性的结晶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与耐有机溶剂等优点,用以弥补聚氧二甲苯的缺点,且由于聚酰胺66的结晶度较高,硬度及耐磨性也相对提升。
工业应用上,常于聚氧二甲苯中添加聚酰胺66以获得现有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但是,该现有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仍具有流动性不高的问题,且因为聚酰胺66的高亲水性,易发生吸水现象,会造成现有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制品尺寸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尺寸安定性。
有鉴于此,基于现有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具有“流动性差”及“尺寸安定性低”的问题,因此仍然有必要提供一种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的改质方法改良聚现有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的改质方法,借助流动助剂的添加,以获得具有较佳流动特性的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的改质方法,借助耐水性材料的添加,以获得具有较不易吸水的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
为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借助该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包含有:
一种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的改质方法,包含:混合聚酰胺66、聚氧二甲苯、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柠檬酸及十二烷二酸,以获得一第一塑料;使一第二塑料与该第一塑料混合,以获得一混合物,该第二塑料为聚酰胺66;及将该混合物于温度为270~290℃条件下挤出,以获得一改质塑料;其中,该改质塑料包含以重量百分比计为20~60%的聚酰胺66、20~60%的聚氧二甲苯、1~15%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0.1~2%的柠檬酸及0.1~2%的十二烷二酸,且该第一塑料及该第二塑料的重量比值为1.6~2.9。
本发明一种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的改质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及该第二塑料的重量比值为2.2~2.3。
本发明一种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的改质方法,其中,另于该第一塑料中添加酚醛树脂,使添加的酚醛树脂占该改质塑料总重的1~5%,该第一塑料及该第二塑料的重量比值为1.9。
本发明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的改质方法,通过十二烷二酸的添加,降低现有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的黏度,达到取得流动性较良好的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的功效。
本发明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的改质方法,加入酚醛树脂,增强现有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的耐水性,达到取得尺寸不易受环境湿度影响的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的尺寸收缩率长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聚氧二甲苯/聚酰胺66塑料的改质方法,包含:混合如第1表所示的成分,以获得一第一塑料,并使一第二塑料与该第一塑料混合,以获得一混合物,续使该混合物成型,以获得一改质塑料,其中该第一塑料与第二塑料的重量比值为1.6~2.9。
第1表、第一塑料的组成及品牌型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乔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乔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98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