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出电源保护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3250.X | 申请日: | 2014-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8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曹文昇;张镇东;陈金火;黄宸斌;彭伟诚;詹睿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0 | 分类号: | H02H7/10;H02H7/18;H02H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 代理人: | 孟阿妮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 电源 保护装置 及其 操作方法 | ||
1.一种输出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直流转换单元,是转换一输入直流电源为一输出直流电源;
一输出保护单元,串联所述直流转换单元,并且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保护电路;
一高压电池,是通过所述输入直流电源充电;
一低压电池,是连接所述直流转换单元、所述输出保护单元以及一低压设备之间,并且通过所述输出直流电源充电;
一控制单元;
其中,当所述高压电池与所述低压电池间发生短路,或所述低压电池极性反接,所述控制单元是产生一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保护电路,以断开所述直流转换单元与所述低压电池及所述低压设备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保护电路是包括一晶体管、一第一电阻以及一第二电阻;所述晶体管具有一闸极、一源极以及一汲极,并且所述第一电阻是连接于所述源极与所述闸极之间,所述第二电阻是连接于所述源极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出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是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每一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是具有一闸极、一源极以及一汲极;每一所述汲极是连接所述直流转换单元;所述源极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第一端,并且每一所述源极是连接所述低压设备;所述闸极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第一端;每一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第二端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出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是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每一所述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是具有一闸极、一源极以及一汲极;每一所述汲极是连接所述低压设备;所述源极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第一端,并且每一所述源极是连接直流转换单元;所述闸极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第一端;每一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第二端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出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电路的所述晶体管数量是根据所述直流转换单元的输出功率,并且配合所述晶体管的热耗所决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一滤波单元,是连接所述直流转换单元,以接收所述输入直流电源,并且对所述输入直流电源提供滤波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转换单元是为一非隔离型直流对直流转换器或一隔离型直流对直流转换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出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直流转换单元为所述非隔离型直流对直流转换器时,所述输出电源保护装置是以提供所述高压电池与所述低压电池发生短路,以及所述低压电池极性反接的保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出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直流转换单元为所述隔离型直流对直流转换器时,所述输出电源保护装置是以提供所述低压电池极性反接的保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直流电源是为一蓄电池所产生或为一发电机所产生。
11.一种输出电源保护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提供一直流转换单元,以转换一输入直流电源为一输出直流电源;
(b)提供一输出保护单元,所述输出保护单元串联所述直流转换单元,并且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保护电路;
(c)提供一高压电池与一低压电池;所述高压电池是通过所述输入直流电源充电;所述低压电池是连接所述直流转换单元、所述输出保护单元以及一低压设备之间,并且通过所述输出直流电源充电;
(d)提供一控制单元;及
(e)当所述高压电池与所述低压电池发生短路,或所述低压电池极性反接,所述控制单元是产生一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保护电路,以断开所述直流转换单元与所述低压电池及所述低压设备的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出电源保护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保护电路是包括一晶体管、一第一电阻以及一第二电阻;所述晶体管具有一闸极、一源极以及一汲极,并且所述第一电阻是连接于所述源极与所述闸极之间,所述第二电阻是连接于所述源极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325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组短路保护电路
- 下一篇:电缆分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