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63274.5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5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森塚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L29/861 | 分类号: | H01L29/861;H01L29/868;H01L29/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冰冰;刘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装置 | ||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3-189798号(申请日:2013年9月12日)为基础申请并享受其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包含基础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一般涉及半导体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装置的半导体装置,有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二极管等。二极管与IGBT反向并联连接而用于回流。因此,将这种情况下的二极管称为FWD(Free Wheeling Diode:续流二极管)。在电力转换装置的特性改善中,MOS晶体管、IGBT的特性改善,以及FWD的特性、例如通态电阻的改善是很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低通态电阻的半导体装置。
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导电型的第一半导体层,设置于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具有硅碳化物;第一导电型的第二半导体层,设置于上述第一半导体层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杂质浓度比上述第一半导体层低,具有硅碳化物;第二导电型的第三半导体层,设置于上述第二半导体层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具有硅碳化物;以及多个绝缘层,设置于上述第三半导体层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B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参考例1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参考例2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作用效果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变形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部件赋予相同符号,对于已作过说明的部件,适当省略其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B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A表示了图1B的X-Y线的位置处的截面。
半导体装置1是应用于高电压的整流设备的PiN结构的二极管。半导体装置1具备:阴极电极10(第一电极)、阳极电极11(第二电极)、n+型的半导体层20(第一半导体层)、n-型的半导体层25(第二半导体层)、p+型的半导体层30(第三半导体层)、以及多个绝缘层40。
此处,作为n+、n-型(第一导电型)的杂质元素,例如能够列举P(磷)、砷(As)、N(氮)等。作为p+型(第二导电型)的杂质元素,能够列举硼(B)、Ga(镓)、Al(铝)等。
在半导体装置1中,在阴极电极10与阳极电极11之间,分别设置有半导体层20、25、30。例如,高浓度的半导体层20设置于阴极电极10与低浓度的半导体层25之间。半导体层25设置于半导体层20与高浓度的半导体层30之间。半导体层25的杂质浓度比半导体层20的杂质浓度低。半导体层30设置于半导体层25与阳极电极11之间。半导体层30是在半导体层25中离子注入p型的杂质元素而形成的。
此外,在半导体层30与阳极电极11之间设置有多个绝缘层40。多个绝缘层40分别在Y方向上隔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即,与半导体层30相接的阳极电极11被绝缘层40分隔成小区间。多个绝缘层40分别在X方向上延伸。多个绝缘层40的Y方向上的间距,例如为2μm。
此外,在多个绝缘层40各自之间设置有从阳极电极11延伸的延伸部11a。延伸部11a与半导体层30相接。延伸部11a为阳极电极11的一部分。
在半导体装置1中,半导体层30的厚度与在半导体层30内流动的电子的扩散长度相同、或比该扩散长度薄。例如,半导体层30的厚度为1μm以下,例如为0.5μm。此外,在导通时,与阴极电极10相比,对阳极电极11施加更高的电压。
半导体层20、25的材料及半导体层30的材料具有硅碳化物(SiC)、硅(Si)等。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半导体装置1的作用,对半导体层20、25的材料及半导体层30的材料为硅碳化物(SiC)的情况下的例子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32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发电系统
- 下一篇:薄膜晶体管及制备方法、阵列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