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大吨位多桩基的整体主动托换结构及托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3971.0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6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阮锦发;梁晓劼;陈圣洪;关振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E02D27/14;E02D27/4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吨位 桩基 整体 主动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桩基托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桥梁大吨位多桩基的整体主动托换结构及托换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以地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正方兴未艾,而地铁建设过程中,其区间隧道与既有市政桥梁发生空间交叉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所采用的方案无非以下两种:1)拆桥重建,使新桥的桩基布置避开拟建盾构区间隧道;2)对发生空间交叉的若干根桥梁桩基进行托换。拆桥重建方案投资较大且严重影响周围环境,目前已较少采用,而桩基托换方案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已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桥梁桩基托换方案,从结构形式上说一般均采用扁担承台梁的托换结构;如图1a所示:即被托换桩1’所承担的荷载通过一道扁担承台梁3’,传递给两根新桩2’。从节点构造上说可分为被动式(如图1b所示)和主动式(如图1c所示):前者先完成两根新桩2’的施工,再施作承台梁3’,同时完成新旧结构相接处的节点施工,然后在原桩基1’仍承担荷载的情况下将其截断,完成受力转换;后者先完成两根新桩2’的施工,再施作承台梁3’,同时完成新旧结构相接处的节点施工,然后通过千斤顶4’与抱箍5’将原桩基1’卸载至零轴力后将其截断,最后撤去千斤顶4’完成受力转换。
上述桥梁桩基托换方案目前技术上已较为成熟,但若需要同时对多根桥梁桩基进行结构托换时,上述传统的托换方案仍存在以下不足。
1)传统托换方案采用两根新桩加扁担承台梁的结构形式进行受力转换,所需新桩数量为被托换桩数量的2倍,若需要同时对多根桩基进行托换,受空间条件限制常常无法布置新桩的平面位置。
2)采用传统托换方案对桥梁结构的多根桩基进行托换,若各被托换桩所承担的上部荷载差异较大,则完成受力转换后,各被托换桩之间容易产生差异沉降,进而引起桥梁上部结构开裂等不良后果。
3)桥梁桩基所承担上部荷载的吨位通常是比较大的,而传统托换方案中的托换节点构造(无论被动式或主动式),均采用齿键与植筋的方式传递新旧结构之间的剪力,其安全系数较小,对桥梁结构耐久性是很不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大吨位多桩基的整体主动托换结构,其所需布设的新桩数目较少,避免了受空间条件限制无法布桩的困难;有利于调整各被托换桩之间的差异沉降,其受力性能与耐久性较为可靠。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桥梁大吨位多桩基的整体主动托换结构,所述整体主动托换结构包括:多个纵向承台梁、多个横向承台梁以及多个后浇钢筋砼托换组件;
多个横向承台梁与多个纵向承台梁为整体现浇,纵向承台梁上预留多个后浇节点预留空间;所述后浇钢筋砼托换组件置于所述后浇节点预留空间内,所述后浇钢筋砼托换组件包括:抱箍、至少四个千斤顶、桩身主筋、螺旋箍筋、梁内抗冲切筋以及梁内受拉底筋;所述抱箍设置于桥梁的被托换桩上,所述四个千斤顶置于纵向承台梁与抱箍之间;所述桩身主筋用于连接被截断的原桩身主筋;所述螺旋箍筋缠绕于接长的桩身主筋上;所述梁内抗冲切筋应与纵向承台梁的上侧主筋搭接,用于节点抗冲切;所述梁内受拉底筋应与纵向承台梁的下侧主筋搭接,用于节点体抗弯。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大吨位多桩基的整体主动托换方法,其所需布设的新桩数目较少,避免了受空间条件限制无法布桩的困难;有利于调整各被托换桩之间的差异沉降,其受力性能与耐久性较为可靠。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桥梁大吨位多桩基的整体主动托换方法,所述方法需提供整体主动托换结构,该整体主动托换结构包括:多个纵向承台梁、多个横向承台梁以及多个后浇钢筋砼托换组件;后浇钢筋砼托换组件包括:抱箍和至少四个千斤顶;该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1、在桥梁下形成一基坑,在所述基坑上施作新桩、横向承台梁和纵向承台梁,同时在纵向承台梁中预留多个后浇节点空间;
步骤2、在被托换桩上浇筑所述抱箍,将同步千斤顶置于抱箍与纵向承台梁之间,通过抱箍逐级施加顶升力,将被托换桩卸载至零轴力,然后在抱箍下方与纵向承台梁下方两次截断被托换桩;
步骤3、在纵向承台梁与被托换桩之间,施作后浇钢筋砼托换组件,完成被托换桩与纵向承台梁之间的受力转换;
步骤4、对每一根被托换桩,重复执行步骤2和步骤3,最终完成所有桥梁桩基的整体主动托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未经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39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