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及其茶丸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65220.2 | 申请日: | 2014-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9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恩宇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加工 茶叶 中的 应用 方法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尤旨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及其茶丸。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一种用量很大的饮料。据统计,全世界除饮用水外,消费量最大的饮料就数茶叶了。茶叶的加工方法很多,成品茶多种多样,采用的茶叶原料也不尽相同。现有茶叶加工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加工工艺繁琐、生产周期长、设备投资大、能耗损失高和产品质量不易控制。以普洱茶为例,传统的普洱茶除选用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作原料外,还需要经过长达50-60天的地面渥堆发酵,以及通沟、凉干、装袋堆放继续仓储陈化后,才能得到,并且仓储陈化时间越长,其品质越好,味道越陈香。
其二,茶叶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多数成品茶以嫩鲜叶及嫩芽为原料,而大量的老鲜叶弃之不用。一方面导致茶叶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另方面增加采摘难度,致使采摘成本高。
其三,茶叶加工中,采用杀青、揉捻、渥堆及陈化等方法,其目的在于散发鲜叶中部分青涩之气,促使汁液揉出,促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糖类、果胶、淀粉、纤维等在微生物(真菌类)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过程,促进茶叶内含物的转化,致使醇类、酸类、酮类等许多物质增加,增进香气,提高品质,达到汤色亮丽、滋味纯正醇和、气味醇浓陈香的目的。这些工艺都是通过复杂的控温、控湿、微生物发酵及漫长的过程实现的,尤其对于老鲜叶,这个过程更长,因此一般舍弃不用,而老鲜叶的资源量更大。因此缩短茶叶加工时间,尤其是渥堆及陈化的时间,以及不论嫩鲜叶及老鲜叶都能加工出高品质的茶,是促进茶叶加工技术提升的当务之急。
其四,臭氧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目前仅局限于消毒杀菌,而臭氧在茶叶加工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索及开发,不能仅停留在消毒杀菌方面,应当在提高品质、促进内含物转化方面打开思路,并开辟实用性新途径。
其五,现有成品茶的剂型单一,无论是茶叶或速溶茶,都需要水泡或水煮,使用方法过于局限,特别在旅途中不便于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茶叶加工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及其茶丸。应用该方法,能缩短茶叶加工时间,尤其是渥堆及陈化的时间,以及不论嫩鲜叶及老鲜叶都能加工出高品质的成品茶。其茶丸使用方便,既能开水煮,也能凉水泡,还能口含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完成上述任务,本发明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及其茶丸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一:
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将鲜茶叶清洗干净,散失叶表面水分及叶内之部分水分,之后在臭氧室中处理15~30分钟,其臭氧室的温度为15~30℃,臭氧室的臭氧浓度不低于1毫克/立方分米,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转化;经过臭氧室中处理的茶叶出室进行陈化处理。
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二:
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将鲜茶叶清洗干净,散失叶表面水分及叶内部分水分,之后在臭氧室中处理15~30分钟,其臭氧室的温度为15~30℃,臭氧室的臭氧浓度不低于1毫克/立方分米,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转化;经过臭氧室中处理的茶叶出室进行渥堆发酵处理。
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三:
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将鲜茶叶清洗干净,散失叶表面水分及叶内部分水分,之后在臭氧室中处理15~30分钟,其臭氧室的温度为15~30℃,臭氧室的臭氧浓度不低于1毫克/立方分米,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转化;经过臭氧室中处理的茶叶出室进行渥堆发酵处理;经过渥堆发酵处理后的茶叶再进行陈化处理。
茶丸技术方案之一:
采用上述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一所获得的茶叶,依次进行研磨处理、挤压成型为丸状或片状、消毒灭菌及包装,即是成品茶丸。
茶丸技术方案之二:
采用上述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一所获得的茶叶与干银杏叶及干桑叶配伍混合,该方法所获得的茶叶与干银杏叶及干桑叶的重量比为70~80∶5~10∶5~10;再将该方法所获得的茶叶与干银杏叶及干桑叶一同依次进行研磨处理、挤压成型为丸状或片状、消毒灭菌及包装,即是成品茶丸。
茶丸技术方案之三:
采用上述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二所获得的茶叶,依次进行研磨处理、挤压成型为丸状或片状、消毒灭菌及包装,即是成品茶丸。
茶丸技术方案之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恩宇,未经赵恩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52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分层思想的模糊PI双环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营养稻米油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