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牙齿预备体的数据柔性融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5845.9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10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戴宁;崔海华;许治;李大伟;程筱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15/10;A61B6/03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牙齿 预备 数据 柔性 融合 方法 | ||
1.一种基于牙齿预备体的数据柔性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通过CT扫描得到患者牙颌二维切片数据,然后取模灌制上下颌石膏模型,用结构光学扫描仪对石膏模型进行数据采集得到三维点云数据;通过对采集的两类数据进行三维数据重建,构建出上下颌精确的三角网格模型;由于扫描中不可避免的遇到缺陷,因此同时对重建模型进行去噪音、三角化、孔洞修复在内的预处理;
步骤2、融合区域提取:通过结构光扫描的整个牙颌模型,对于设计过程并不全是有效区域,首先需要将模型进行区域划分,分为融合区域和非融合区域,对融合区域曲面进行操作处理,非融合区域则约束固定;首先求解结构光模型的特征信息得到牙齿模型特征点,其次采用基于启发式搜索策略的龈缘线提取方法,裁剪提取融合区域;
步骤3、数据预配准:由于两种数据源采集方式不同,采集时并不在同一坐标系下,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初始融合,将两个模型转换到相同坐标系下;配准分为初始配准和精确配准两步;初始配准用于缩小模型之间错位,采用基于三点定位原理的人工交互配准;精确配准采用迭代最近点算法实现;
步骤4、数据动态融合:主要包括通过迭代变形的方法,将CT模型的表面数据变形调整为结构光学模型的高精度表面。由于配准仅是两者之间在空间位置上的刚性对齐,所以需要采用基于微分属性的网格变形技术,利用网格顶点的微分属性隐式的描述模型的变形过程,以结构光学扫描数据为参照,运用拉普拉斯变形方法进一步调整优化CT模型的表面形态。融合过程中,通过将显著特征点定义为约束点及设计权重系数的方法进行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牙齿预备体的数据柔性融,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2-1、通过极值系数ε反映主曲率沿主方向上的变化率,将ε=0处的点定义为曲面的特征点,εmax称为最大极值系数;进一步计算ε在主方向上的导数,将特征点划分为脊点与谷点;通过局部三次拟合曲面计算牙齿网格模型的离散微分量,在网格边vivj上利用公式插值出所有的特征点pv,其中vi,vj分别为网格边的两个顶点,依次连接模型上具有相邻关系的特征点;
步骤2-2、在搜索目标节点过程中,采用基于启发式的搜索策略,利用估值函数f=ωafdir1+ωbfD+ωcfdir2+ωdfC来评估所有节点的重要性,其中fdir1,fdir2表示方向函数,fdir1表示当前搜索方向与前一搜索方向间的夹角,fdir2表示下一搜索方向与目标点间的夹角关系;fD表示距离函数,反映了当前搜索点与下一搜索点间的距离关系;fC表示曲率函数,反映了当前节点与下一搜索点间曲率的差异,同时定义函数权重系数ωa、ωb、ωc、ωd来分别控制代价函数对于搜索路径结果的影响;通过启发函数可以提高整体搜索效率,f越小表示当前路径点与最优路径点越接近,将最先搜索到的最优点作为新的起始搜索点,迭代搜索至目标点,将搜索到的所有最优点连接构成最优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584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