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分子陶瓷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5876.4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8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庞浩;张磊;廖兵;郑景新;黄健恒;刘海露;程劲松;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功能高分子材料与精细化学品专业中心 |
主分类号: | C04B35/634 | 分类号: | C04B35/634;C08F220/06;C08F220/5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刘文求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分子 陶瓷 水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生产助剂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高分子陶瓷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材料应用广泛,利用陶瓷材料可以制造出质量轻、强度高、耐热和耐化学腐蚀的产品。陶瓷生产主要包括造泥、磨浆、制釉等工艺,在这些工艺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水来降低釉料的黏度,增加釉料的流动性,避免出现缩釉的现象。但是,大量水分的加入必然会增加后续干燥过程中的能耗。而陶瓷助剂的加入可以降低料浆的黏度,增加料浆的流动性,减少加工过程中水分的加入从而降低能耗。
目前,市场上所用的减水剂主要以无机类的减水剂为主,主要是一些无机的电解质,在水中可以电离,起到调节电荷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的影响,减水效果有限,而且添加量大。而有机类的减水剂单独使用,减水效果不是很理想,需要与无机类的减水剂复配才能够取得好的减水效果。例如,杨建红研究发现在陶土中当聚丙烯酸钠的添加计量为0.6%~0.8%时才能够取得较好的解凝效果;刘来宝等通过研究发现当按照0.2ml聚丙烯酸:0.55g水玻璃:0.09g三聚磷酸钠时,陶土料浆的可以得到好的分散效果;李清涛通过研究发现聚丙烯酸钠和聚羧酸盐与无机盐(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复配时,在添加量为0.3%~0.4%所取得的分散效果最好,但是添加量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所适用的范围十分有限。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子陶瓷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无机类减水剂减水效果有限且添加量大;有机类减水剂单独使用减水效果不理想,需与无机类减水剂配合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分子陶瓷减水剂,其中,包括的组分为:单体、蒸馏水、无机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所述单体包括丙烯酸和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所述单体的总质量占单体和蒸馏水总质量的30%~42%;所述丙烯酸占单体总质量的65%~85%;所述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占单体总质量的14%~40%;所述无机链转移剂占单体总质量的4.6%~13.5%;所述引发剂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2.2%~9.5%。
所述的高分子陶瓷减水剂,其中,所述的引发剂为无机类的过氧化物。
所述的高分子陶瓷减水剂,其中,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
所述的高分子陶瓷减水剂,其中,所述的无机链转移剂为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钾或次亚磷酸钠。
一种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分子陶瓷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00:将丙烯酸和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按配方量溶于蒸馏水中形成混合溶液,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为7~8;
步骤B00:往混合溶液中加入无机链转移剂,升温到75°C ~90°C;
步骤C00:再缓慢滴加引发剂,反应3~4小时,温度保持在75°C ~90°C;
步骤D00:把溶液冷却到室温,即得到高效的高分子陶瓷减水剂。
所述的高分子陶瓷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00中,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为7~8通过往混合溶液中添加氢氧化钠溶液实现。
所述的高分子陶瓷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高分子陶瓷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本高分子陶瓷减水剂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要求简单,无需后处理,能耗小,对环境无污染;在陶瓷生产过程中,把少量的本减水剂掺入,即能明显降低料浆的黏度,增加料浆体系流动性,增强料浆坯体弯曲强度。当本减水剂的添加量为0.2%~0.3%时,陶土料浆黏度为800mPa·s~845 mPa·s;流动时间降低为48s~60s;而陶土坯体的弯曲强度增加了0.31MPa~0.63MPa。本减水剂的加入可以明显减少在加工过程中水分加入量,降低产品在烘干过程中的能耗,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高分子陶瓷减水剂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功能高分子材料与精细化学品专业中心,未经佛山市功能高分子材料与精细化学品专业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58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