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显示设备及其触控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6558.X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3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高育龙;程传新;张晟;杨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邓云鹏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设备 及其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屏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及其触控传感器。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设备是一种特殊的外部输入设备,通过手指或电子笔轻轻触及触控透明面板就能实现输入,使人机交互更为直接,具有简单、快捷、人性化等特点。触控显示设备按照工作原理和传输介质的不同分为电阻式、电容式、表面声波式和红外式,典型的触控传感器包括透明覆盖板和触摸感应层。
其中,触控显示设备需借助透明导电膜实现触控感应,其触控传感器通常在显示模组的前面,且为透明屏,从而可显示图像,使得操作者可对应图像进行触摸输入。现有透明导电膜按照主要材料来分类,大致可分为ITO(氧化铟锡)和Metal Mesh(金属网格)两种。其中,Metal Mesh类产品因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性能优良等诸多优点,成为取代成本高昂、工艺复杂、柔韧性差的ITO材料的最佳选择,将作为新一代触摸传感器的主流材料被广泛应用。
对于传统的触控显示设备,其触控传感器中紧邻显示模组的第二导电层配置为凹槽开口一侧的表面朝向显示模组的结构,为了使凹槽中填充的导电材料不容易脱落,只得在触控传感器与显示模组之间的贴合方式采用成本较高的全贴合,而不能采用成本较低的框贴方式,提高了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触控显示设备及其触控传感器。
一种触控传感器,包括:
透明面板,包括触摸面及与所述触摸面相对的贴合面;
第一粘结层,贴合于所述透明面板的贴合面上;及
触摸感应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导电层、第二粘结层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一粘结层贴合于所述透明面板上,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二粘结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相贴合,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
第二基底,包括相对的两侧面,其中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二网格状凹槽,另一侧面用于与显示模组相贴合,所述第二基底与所述第二粘结层相贴合,所述第二基底上开设有所述第二网格状凹槽的面朝向所述第二粘结层;及
第二导电网格,所述第二导电网格收容于所述第二网格状凹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
第一基底,其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一网格状凹槽,所述第一基底背向所述第一网格状凹槽的面与所述第一粘结层相贴合,所述第一基底开设有所述第一网格状凹槽的面与所述第二粘结层相贴合;
第一导电网格,所述第一导电网格收容于所述第一网格状凹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引线电极及第二引线电极,所述第一引线电极及所述第二引线电极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底及所述第二基底上,所述第一引线电极及所述第二引线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网格及所述第二导电网格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底开设有所述第一网格状凹槽的面的边缘上还开设有第三网格状凹槽,所述第二基底开设有所述第二网格状凹槽的面的边缘上还开设有第四网格状凹槽,所述第一引线电极及所述第二引线电极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网格状凹槽及所述第四网格状凹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线电极及所述第二引线电极向所述触摸感应层的一侧延伸,以分别形成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的间隔为0.3~0.6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挠性连接部,所述挠性连接部包括连接于所述触摸感应层上的第三基底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基底两侧面上的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在所述第三基底设置有所述第二导电线路的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导电线路相间隔,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及所述第二导电线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在所述第三基底设置有所述第二导电线路的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导电线路的间隔为0.3~0.6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底及所述第二基底向一侧延伸,以分别形成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第一消光层,所述第一消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网格的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光层还设置于所述第一网格状凹槽的槽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65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视光检查箱
- 下一篇:用于肌电图电刺激输出的电流过流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