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机身、机翼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6981.X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6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许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06 | 分类号: | B64C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胡彬,韩国胜 |
地址: | 10221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机身 机翼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机身、机翼接头。
背景技术
现代国际上,无论从适航条款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对民机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成为全球民机制造商最为推崇的目标。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新材料、新工艺的大力发展也为民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尤其是当代复合材料的应用,其别于金属的剪裁性,密度轻,抗腐蚀等优点正在被广泛用于民机结构中。国内复合材料的应用,尤其是在民机设计方面的应用步伐要比国际上其它大制造商迟缓和更为保守一些。
机翼连接是飞机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十字型连接接头也是大型民用飞机机身中央翼盒和机翼连接的主要形式。其材料为多为金属,接头装配形式大多为紧固件连接或者焊接。这种金属接头连接制造成本高,公差控制难、重量重等缺点。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一种能够避免金属接头和复合材料机翼或机身连接时,由于电偶腐蚀、热膨胀等因素引起的一些问题,也使得结构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具有重量轻,制造成本低的接头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合材料机身、机翼接头,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且质量轻、制造成本低,且与机翼和机身连接的稳定性更强。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材料机身、机翼接头,包括上悬臂、下悬臂、左悬臂和右悬臂,其中,所述上悬臂、下悬臂、左悬臂和右悬臂由多层复合材料布堆叠而成。
作为上述复合材料机身、机翼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每层复合材料布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垂直设置。
作为上述复合材料机身、机翼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层复合材料布包括过渡区,所述过渡区为斜坡式结构。
作为上述复合材料机身、机翼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渡区通过多层复合材料布堆叠过程中丢层或增加层制成。
作为上述复合材料机身、机翼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两相邻过渡区之间的间隔大于2.5mm。
作为上述复合材料机身、机翼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位于过渡区两端的铺层相差两层。
作为上述复合材料机身、机翼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合材料布为二维编织布,所述二维编织布包括经线和纬线,至少所述二维编织布的经线由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复合材料机身、机翼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层复合材料布通过胶结剂胶结固化。
作为上述复合材料机身、机翼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头包括四种朝向不同方向的复合材料布,分别为第一复合材料布、第二复合材料布、第三复合材料布和第四复合材料布;
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布的第二部分和第二复合材料布的第二部分构成上悬臂,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三复合材料布的第一部分构成右悬臂,所述第三复合材料布的第二部分和第四复合材料布的第二部分构成下悬臂,所述第四复合材料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一复合材料布的第一部分构成左悬臂。
作为上述复合材料机身、机翼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当所述接头与金属结构连接时,接头的连接面上铺设有一侧玻璃纤维或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机身、机翼接头,其通过多层复合材料布堆叠制成机身、机翼接头,能够避免金属接头与复合材料机翼或机身连接时,由于电偶腐蚀、热膨胀等因素导致的接头与机身、机翼连接不稳固的问题,并且在满足连接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具有重量轻,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材料机身、机翼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具有过渡区的多层复合材料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上悬臂;2:下悬臂;3:左悬臂;4:右悬臂;5:过渡区;6:第一复合材料布;7:第二复合材料布;8:第三复合材料布;9:第四复合材料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在此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机身、机翼接头,其包括上悬臂1、下悬臂2、左悬臂3和右悬臂4,上述上悬臂1、下悬臂2、左悬臂3和右悬臂4由多层复合材料布堆叠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69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独立式两相流喷雾冷却系统及其喷雾方法
- 下一篇:折叠式可坐可躺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