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控杨树生长发育的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PeARF17.1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67980.7 申请日: 2014-02-27
公开(公告)号: CN103865952A 公开(公告)日: 2014-06-18
发明(设计)人: 胥猛;杨春霞;黄敏仁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林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82 分类号: C12N15/82;C12N5/10;C07K14/415;A01H5/00
代理公司: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邱兴天
地址: 210037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调控 杨树 生长发育 生长素 响应 因子 基因 pearf17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控杨树生长发育的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PeARF17.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速生工业用材树种和绿化造林树种,加快杨树育种的应用基础研究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截止2008年底,我国杨树人工林总面积已超过7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杨树木材产量占全国木材总量的30%左右。目前国内外杨树育种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继续以常规育种为主,不断完善育种技术,由过去的单一追求产量为育种目标发展到与工业用材相结合的生长、材性、干形、资源利用等多性状联合改良为目标的定向育种;另一方面加快生物技术在杨树育种中的应用,发展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 ARF)在生长素信号转导中起着转录“开关”作用,调控生长素响应基因的表达,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ARF转录因子,通过识别并结合生长素响应基因启动子区域的TGTCTC生长素响应元件(AuxRE)来激活或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同其它转录因子一样,ARF具有一些特定结构域,一般包括氨基端DNA结合域(DBD)、中间激活区(AD)或抑制区(RD)及羧基末端的二聚体功能域(CTD),其中CTD区域可与Auxin/IAA形成二聚体,抑制生长素响应基因表达。

ARF转录因子在植物体内以家族的形式存在, 并且物种之间的ARF基因存在一定的同源性。当前,有关ARF基因家族功能的阐释主要来自于对拟南芥、水稻和玉米等草本植物的研究,加之ARF基因家族成员之间存在功能冗余现象,因此并不是所有的ARF基因功能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析,而且草本植物中的ARF基因家族分支不能完全代表高等植物中所有ARF的功能和特征,所以在多年生木本植物中对ARF家族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和理解ARF基因家族及其生长素信号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模式。

目前,在杨树中尚未有ARF基因家族克隆和功能研究的相关报道。克隆和开发利用这些基因资源,不仅有助于阐明林木生长发育的分子调节机制,而且还能促进林木分子育种进程,对农、林与园艺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控杨树生长发育的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PeARF17.1。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杨树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PeARF17.1的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调控杨树生长发育的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PeARF17.1,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含有所述的杨树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PeARF17.1的载体。所述载体在PeARF17.1基因的5’端组装组成型强表达启动子P35S。所述载体在PeARF17.1基因的3’端组装有强终止子NOS。所述载体组装HPT基因表达盒,作为转基因杨树的筛选标记,可以用潮霉素进行转基因杨树的筛选。所述载体组装有能促使组装于其间的PeARF17.1基因表达框架和筛选标记基因HPT整合至杨树受体细胞染色体中的LB和RB序列。

含有所述的杨树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PeARF17.1的宿主细胞。

所述的杨树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PeARF17.1在调控杨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应用。

所述的杨树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PeARF17.1的表达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以南林895杨不定根为材料,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PeARF17.1基因。同时,采用通路克隆技术构建其杨树过量表达载体pH35GS-PeARF17.1,该基因位于启动子P35S之后,在启动子P35S的驱动下,PeARF17.1可在杨树体内高效表达,从而调控杨树的生长和发育。其中,PeARF17.1基因是调控杨树生长发育的关键基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79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