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热淋下焦湿热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8023.6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0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兰太进;文志云;刘元;宋志钊;张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744 | 分类号: | A61K36/744;A61P13/00;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邹超贤 |
地址: | 530022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热淋下焦 湿热 中药 组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热淋下焦湿热证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淋下焦湿热证为中医淋证范畴,关于本病历代医家均有记载和论述。《金匾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首次认为“热在下焦者,则溺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其后《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进一步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丹溪心法·淋》亦认为“淋有五,皆属乎热”,《景岳全书·淋浊》篇说:“淋之初病,责无不由乎热剧,无容辨矣。”。历代医家均认为热淋下焦湿热证主要病因是由于热积膀胱,但亦有由于气郁及肾虚而发者,其病位主要在膀胱和肾,且与肝脾有关,病机关键是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临床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小便黄赤,少腹胀痛,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数或滑数。现代医学中无“热淋下焦湿热证”这一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将其归于下尿路感染。主要病因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统炎症,任何致病菌侵入尿路均可引起下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又以大肠埃希氏杆菌为最多见,下尿路感染的发病率高,危害性亦较大,故对其防治研究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西药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主,近期疗效确切,但耐药菌株对西药不敏感的情况日益增多,以及西药过敏反应与毒副作用的频繁发生,治疗常收不到满意效果。而中医药治疗尿感不仅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具有疗效稳定、不复反应少等优点,且对耐药菌引起的尿感患者仍然有效。因此,中医药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而研制开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中药制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治疗热淋下焦湿热证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方由金沙藤、南天藤、栀子、倒扣草和大黄五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功能。方中金沙藤、南天藤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为主药。金沙藤,性味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止痛之功效,本品功专利尿通淋,止痛,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南天藤,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 淋之功效,用于小便不利,热淋,砂淋,疗疮肿毒。二药相须为用,增强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能,针对下焦湿热,热淋诸症而设,故共为主药。方中栀子、倒扣草、大黄为辅药。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之功效,能解肌表,泻湿热,利小便,治下焦湿热。倒扣草,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肺、膀胱经,具有利尿通淋,活血化瘀,清热解表之功效,用于淋病,水肿,湿热带下等。大黄,性味苦寒,沉降下行,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下攻积,逐瘀通经之功效,可治下焦湿热。三药以其清热利湿,导热下行之力,辅助主药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故共为辅药。全方配伍共收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功。用于热淋下焦湿热证,症见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剌痛,尿色黄赤,少腹胀痛,或伴寒热、腰痛、恶心呕吐;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属下焦湿热证候者亦可用之。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热淋下焦湿热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本组合物是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采用溶剂提取活性成分,加入药用辅料制成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组成:金沙藤15-25份、南天藤15-25份、栀子4-12份、倒扣草4-12份、大黄3-7份。
以上所述的一种治疗热淋下焦湿热证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成:金沙藤20份、南天藤20份、栀子8份、倒扣草8份、大黄5份。
以上所述的中药原料能与药学上接受的辅料混合,制成各种制剂。
以上所述的一种治疗热淋下焦湿热证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取上述中药原料金沙藤15-25份、南天藤15-25份、栀子4-12份、倒扣草4-12份、大黄3-7份用水或者含水乙醇一并提取;或者选取大黄粉碎成粗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IO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40-80%乙醇作溶剂,浸渍24-72h,收集5-15倍量渗漉液,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备用;大黄药渣与金沙藤、南天藤、栀子、倒扣草加6-12倍量水煎煮2-3次,每次1-3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加入药用辅料0~20份,混匀,按常规制成各种制剂。
以上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应用于治疗热淋下焦湿热证。
以上所述的组合物的中药原料药的药理药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80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OLED显示装置
- 下一篇:具有可调整圆形偏光片的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