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电火花加工密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68157.8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4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平;沈秋平;黄祥明;陈志清;高照兵;顾国兴;陈瑜;黄然;胡士光;陈文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23H1/00 | 分类号: | B23H1/00;B23H11/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李东斌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电火花 加工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水下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电火花加工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核电站运行及维护过程中,水下切割、加工技术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其中水下电火花加工术技术在核电站维修领域有极广的应用。水下电火花加工必须由水下电火花加工驱动装置、控制系统、脉冲电源等组成,其中应用于水下的加工驱动装置要求在密封环境下进行,防止内部零部件因为水的浸泡而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电火花加工密封装置,可以有效地形成其他电火花加工驱动装置零部件要求的密封空间与环境,保证水下电火花加工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下电火花加工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包括箱体前面板、伸缩密封套、主驱动轴以及外动密封套环,其中,右侧带有台阶结构的主驱动轴上套有伸缩密封套,伸缩密封套右侧与主驱动轴的台阶密封固定,主驱动轴左端从前面板右侧穿过其上圆孔,并将伸缩密封套的左侧密封固定在箱体前面板上;外动密封套环套在箱体前面板左侧的主驱动轴上,外动密封套环固定在箱体前面板上,并在外动密封套环的内壁上设有外动密封O型圈,实现外动密封套环与主驱动轴之间的动密封。
所述的箱体前面板左侧的主驱动轴上还套有内动密封套环,其中,内动密封套环通过内动密封O型圈固定在外动密封套环的右侧,并实现内动密封套环与主驱动轴的密封。
所述的箱体前面板为上端开有圆孔的平板结构。
所述的主驱动轴为右侧带有台阶的圆柱棒状结构。
所述的外动密封O型圈采用鼓型O型橡胶圈。
所述的内动密封O型圈采用金属套环型橡胶圈。
所述的伸缩密封套采用可伸缩结构形式。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下电火花加工密封装置,其通过三层密封结构,可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且密封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下电火花加工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动密封套环;2、外动密封O型圈;3、内动密封O型圈;4、内动密封套环;5、箱体前面板;6、伸缩密封套;7、主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水下电火花加工密封装置包括箱体前面板5、伸缩密封套6、主驱动轴7以及外动密封套环1,其中,箱体前面板5为上端开有圆孔的平板结构,右侧带有台阶的圆柱棒状结构的主驱动轴7上套有伸缩密封套6,伸缩密封套6右侧与主驱动轴7的台阶密封固定,主驱动轴7左端从箱体5右侧穿过其上的圆孔,并将主驱动轴7上伸缩密封套6的左侧密封固定在箱体前面板5上,实现伸缩密封套6对箱体前面板5上圆孔的密封;外动密封套环1和内动密封套环4套在箱体前面板5左侧的主驱动轴7上,其中,在外动密封套环1内壁上安装有外动密封O型圈2,实现外动密封套环1与主驱动轴7的密封,内动密封套环4通过内动密封O型圈3固定在外动密封套环1的右侧,实现内动密封套环4与主驱动轴7的密封,其中,外动密封O型圈2采用鼓型O型橡胶圈,内动密封O型圈3采用金属套环型橡胶圈;外动密封套环1与内动密封套环4整体固定在箱体前面板5上,并通过外动密封O型圈2和内动密封O型圈实现对主驱动轴7的密封。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下电火花加工密封装置中,外动密封O型圈2安装在外动密封套环1上,形成第一层动密封;内动密封O型圈3通过内动密封套环4压紧固定,形成第二层动密封,当水通过第一层密封面时,由第二层密封进行隔绝,防止水乡箱体内渗入;伸缩密封套6为伸缩套形式,形成第三层密封结构,其可随着主驱动轴7前后伸缩运动,并截留渗过第一、二层的水,作为最终的密封层,同时将水保存在伸缩密封套6密封空间内,使渗入的水不会对其它结构有所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81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