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芯包装膜及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8244.3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4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石保庆;王明华;华维;徐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安博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B32B15/08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211600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包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芯包装膜及电池。
背景技术
针对目前金属盒包装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易释放气体,压力增大导致爆炸问题,市面上开始推出一种新型的软包装材料,即铝塑膜。这种包装材料可以膨胀释放压力,从而防止爆炸。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软包装材料通常包括隔离层1、铝箔层2以及封胶层3。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用包装膜包装电芯,并通过热封引出两个金属极片作为电池的正负极。但是,这样的软包装材料,具有如下缺点:①锂电池的腐蚀性液体通常可以通过封胶层3渗入而直接腐蚀铝箔层表面,从而使附着在铝箔层表面的封胶层脱落,包装膜失效,从而电池失效。②封胶层一般为聚丙烯,采用淋膜方式将聚丙烯流涎到铝箔表面形成膜,其连接强度很小,难以满足电池需要;需要引进胶粘剂,锂电池的电解液是有机溶剂,易透过热封层与粘合剂层接触,使电解液污染引起电池性能下降。③对于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多次出现的大功率放电时,由于电流大使电池电极发热,电池电极又与热封层相连接,热形变与热传递使得电极附近的热封层与铝箔层之间产生微孔和微脱层,降低甚至破坏电池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芯包装膜及电池,能够有效防止电池的腐蚀性液体腐蚀铝箔层,确保铝箔层表面的封胶层不脱落,电池不漏液,提高包装膜的使用寿命;铝箔与电池芯和电解液接触一面不含胶粘剂,避免电解液的污染导致的电池性能下降;阻止在电池大电流放电情况下电极附近包装膜微孔和微脱层现象,保证电池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芯包装膜,所述电池芯包装膜包括依次设置的隔离层、铝箔层以及封胶层,所述铝箔层与所述封胶层之间设置有保护层,其中,所述保护层为塑料层。
其中,所述塑料层为聚偏二氯乙烯层。
其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在0.1~10微米之间。
其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在0.5~6微米之间。
其中,所述电池芯包装膜通过冷冲成型或直接成型包覆电池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芯包装膜和电池芯,通过所述电池芯包装膜包覆所述电池芯,所述电池芯包装膜的封胶层最接近所述电池芯并与电解液接触。
其中,所述电池为锂离子软包装电池,电池芯封装后从热封出引出两片金属条,作为电池的正负极电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通过在电池芯包装膜的铝箔层与封胶层之间设置保护层,并且保护层为聚偏二氯乙烯层。从而能够避免电池的腐蚀性液体通过封胶层渗入而腐蚀铝箔层表面,确保铝箔层表面的封胶层不脱落,电池不漏液,提高包装膜的使用寿命;铝箔与电池芯和电解液接触一面不含胶粘剂,避免电解液的污染导致的电池性能下降;阻止在电池大电流放电情况下包装膜电极片附近微孔和微脱层现象,保证电池的性能。
采用传统的成膜技术,如淋膜或挤出复合技术或多层共挤出复合技术等,在包装膜的铝层与热封层聚丙烯之间,引入聚偏二氯乙烯层,避免引入粘合剂,但这样引入的聚偏二氯乙烯厚度较厚,干扰了热封层的热封性能,不适合于锂离子电池对包装膜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池芯包装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池芯包装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池芯包装膜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芯包装膜包括依次设置的隔离层1、铝箔层2以及封胶层3,其中,铝箔层2与封胶层3之间设置有保护层4,其中,保护层4为塑料层。
其中,保护层4的厚度控制为0.01~10微米之间,即大于等于0.01微米至小于等于10微米,比如0.01微米、0.1微米、3微米、8微米等等。优选地,保护层4的厚度控制为0.1~6微米之间,即大于等于0.1微米小于等于6微米,比如0.2微米、0.5微米、6微米等等。
其中,塑料层为聚偏二氯乙烯层。
聚偏二氯乙烯膜是已知的阻隔性最好的塑料膜,但由于传统的成膜技术使得在电池用包装膜的聚偏二氯乙烯层厚度较大影响电池热封性能而不适用。为实现聚偏二氯乙烯层厚度薄而致密的目的,本发明采用聚偏二氯乙烯胶乳成膜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安博瑞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安博瑞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82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