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水相中催化制备喹唑酮化合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8499.X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9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柯方;许建华;刘彩琴;林媚;李鹏;周孙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9/90 | 分类号: | C07D239/90;C07D239/91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王义星 |
地址: | 35000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中 催化 制备 喹唑酮 化合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喹唑酮衍生物制备的方法。即采用2-卤代苯甲酸与盐酸脒盐为原料以水溶性铜盐为催化剂,在水相中催化制备喹唑酮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喹唑酮类生物碱是生物碱中的一大类,是中药成分常山碱、异常山碱、色胺酮等的主要结构单元。这些成分主要存在于常山、大青叶等中药中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含有此类结构的化合物具有多重生物活性,主要表现在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或其酪氨酸激酶(EGFR-T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PDGFR)、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及其他多个作用靶点有抑制活性,从而发挥抗癌、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喹唑酮还是精细化工和医药生产的重要中间体,如由喹唑酮经氯化、氨化后得到的4-氨基喹唑啉是一系列药物如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的基本骨架。由于此类结构化合物具有优异的药理活性,从而引起了医药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因此以喹唑酮化合物为基础的衍生物研究已成为热点。
文献报道的合成喹唑酮化合物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Niementowski反应,是以邻氨基苯甲酸和甲酞胺合成4(3H)一喹唑啉酮。(2)由邻酞胺基苯甲酸与胺反应,以聚邻苯二甲酞胺和氯化磷作为催化剂,在高温加热回流条件下生成。(3)2一乙酰氨基苯甲酸与含氨基取代的化合物,如胺,联氨,及其衍生物,在高温加热回流即可。目前报道的喹唑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各有优缺点,或多或少由于原料获取困难、部分试剂毒害大、反应条件剧烈和需要特殊反应容器等问题,使用受到限制。
目前已知的喹唑酮化合物的合成反应都是在有机溶剂中经行。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绿色化学的繁荣和原子经济行为的提倡,相比有机溶剂易燃易爆、价格相对昂贵、生物和环境不友好的缺点,以水为代表的环境友好、安全廉价分绿色溶剂代替传统有机溶剂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发明中公开了合成喹唑酮衍生物的方法。即采用2-卤代苯甲酸与盐酸脒盐为原料,以水溶性无机铜盐为催化剂,在水相中催化制备喹唑酮化合物的方法。与现有技术中所述方法相比,此体系不但能够适用大量的官能团,产率高,副产物少,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成本低廉,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水相中催化制备喹唑酮化合物的方法,更详细地说是在纯水相中水溶性催化剂催化2-卤代苯甲酸和盐酸脒盐合成喹唑酮化合物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目的是反应底物2-卤代苯甲酸和盐酸脒盐为原料,在催化剂和碱的作用下反应而成,反应式如下:
(A)
所述目的催化剂是一种水溶性过渡金属配合物(如:二氯化二(1,10-邻菲罗啉)合铜)(B),见下式:
其中M可为铁、钴、镍、锰、铜、铂、钯等过渡金属,优选钯、铜、铁,更优选为铜。
根据本发明,底物(I)为2-卤代苯甲酸,可在此水相反应体系中合成喹唑酮衍生物。
(I)
上式(I)其中R1为F、Cl、Br、I、羟基、C1-7低级烷基、苯基、芳烃、芳烷基、C1-4低级烷氧基、无取代或也可以有取代的苯氧基、无取代或也可以有取代的芳烷氧基、吡啶基、苯氧甲基、乙酰基、硝基、氰基。
X为卤素原子 Cl、Br、I。
根据本发明,如下式(II)为盐酸脒盐。
(II)
其中R2为F、Cl、Br、I、羟基、C1-7低级烷基、苯基、芳烃、芳烷基、吡啶基、苯氧甲基、乙酰基、硝基、氰基。
所得产物(III), 其中R1为卤素原子、羟基、C1-7低级烷基、苯基、芳烷基、C1-4低级烷氧基、无取代或也可以有取代的苯氧基、无取代或也可以有取代的芳烷氧基、吡啶基、苯氧甲基、乙酰基、硝基、氰基。
R2为F、Cl、Br、I、羟基、C1-7低级烷基、苯基、芳烃、芳烷基、吡啶基、苯氧甲基、乙酰基、硝基、氰基。
(III)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盐酸脒盐的用量为底物(2-卤代苯甲酸)摩尔量的1-10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未经福建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84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