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冶炼废渣制备的陶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8637.4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2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栋;李毅城;雷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屹城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132 | 分类号: | C04B33/132;C04B33/13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瑞杰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冶炼 废渣 制备 陶粒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炼废渣的无害化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冶炼废渣制备的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冶炼厂在冶炼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这些废渣基本没有再回收利用或提炼贵重金属的价值,而且还含有铜、铅、锌、镉、砷、汞等有毒害的重金属。污酸渣属于生产性废渣,为锌的湿法冶炼资源回收工艺副产物,其中含有汞、砷、镉、铅等对人和动物危害最为严重的重金属毒害物质,这些重金属毒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等各种环境后,均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各种途径被动物吸收,当这些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即会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机能,直至引起动物的死亡。由于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在环境中只能发生各种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所以,重金属污染的消除极为困难,对生物引起的影响和危害非常严重,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重金属污染主要的处置办法,是通过化学反应降低废渣的毒害性,然后再进行后续处理。然而,这样处理一方面成本高,另一方面也不能彻底处理,因此即使采用了一些化学处理,其处理后的废渣仍然具有很强的污染和毒害。污酸渣属于生产性废渣,其可利用价值已经很低,含水率一般在80%左右,所以废渣产量很大,譬如株冶集团每月即可产生10000吨左右的废渣。
污酸渣仅在株洲地区就堆放了数百万吨等待处理,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堆放,而且产生了很大的环境污染。另外,我国每年新产生的炼铝废渣有上千万多吨,目前炼铝废渣的处置方式是将其填埋处置,不仅处置费用高且容易污染环境。由于渣场高昂的建设和运行成本,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废渣的渣库选址不科学、建设不规范,安全、防渗等措施达不到国家相关要求,渣中的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极易通过渗滤液等进入周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中,远远超过当地生态环境容量,导致河流水质功能下降、居民饮用水被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也制约着金属冶炼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针对污酸渣、铝渣和锰渣等废渣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妥善地处理废渣成了业内关注的重点。若将我国每年冶炼产生的大量废渣进行资源化处理,使之能够应用于建筑、农业等行业,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将是解决企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问题的重大突破。然而,目前缺乏这样切实可行、简单实用、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处理冶炼废渣的方法,因此,亟需开发出一种可以将冶炼废渣进行资源化处理,使之能够变为可应用于建筑、农业等领域的材料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用冶炼废渣制备的陶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简单实用的用冶炼废渣制备的陶粒的制备方法,可实现冶炼废渣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利用冶炼废渣制备的陶粒,它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冶炼废渣 10-90%
城市污泥 5-40%
粉煤灰 4-20%
煤矸石 0-20%
固化剂 0.1-10%;
其中,冶炼废渣为污酸渣、铝渣、锰渣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按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优选的,一种利用冶炼废渣制备的陶粒,它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冶炼废渣 35-80%
城市污泥 10-30%
粉煤灰 4-15%
煤矸石 5-15%
固化剂 0.5-5%;
其中,冶炼废渣为污酸渣、铝渣、锰渣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按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其中,固化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硅酸盐 5-55%
石英粉 5-55%
十二烷基硫酸钠 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屹城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屹城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86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