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打印头基板、打印头和打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9616.4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5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亀山弘明;大村昌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B41J29/3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曾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头 打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头基板(board)、打印头和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诸如喷墨打印机之类的一些打印装置,用于排出墨的打印头可以从打印装置拆卸。打印装置和打印头分别具有连接端子,通过这些连接端子,打印装置和打印头相互连接。日本专利特开No.2007-008064提出了一种技术,其中,打印头根据从打印装置提供的信号向打印装置输出信号以便打印装置确定打印装置和打印头是否相互连接。打印头具有专用于输出指示打印头是否连接到打印装置的信号的连接端子。
另外,日本专利特开No.2004-090246提出了一种技术,其中,在打印头基板上形成具有与用于排出墨的热产生元件的布置相同的布置的电阻元件(列加热器),并且打印装置测量电阻元件的电阻值以为热产生元件设置最优的驱动条件。打印头的电阻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专用的连接端子,并且打印装置测量这两个连接端子之间的电阻值。
发明内容
如果日本专利特开No.2007-008064中描述的用于输出指示连接状态的信号的连接端子和日本专利特开No.2004-090246中描述的分别连接到电阻元件的两端的连接端子被安装在一个打印头上,则连接端子的数量相应地增加。由于连接端子的数量的增加增大了打印头的大小,所以这不是优选的。为了解决此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少连接打印装置和打印头的连接端子的数量的技术。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用于可安装在打印装置上的打印头的基板,包括:用于连接到打印装置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被配置为排出液体的打印元件;连接到第一端子的驱动电路;连接在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的检查电路;以及连接在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之间的电阻元件,其中,当用于检查打印装置与打印头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检查信号被从打印装置提供到第一端子时,检查电路从第二端子输出根据检查信号的输出信号,并且当用于执行打印的控制信号被从打印装置提供到第一端子时,驱动电路根据控制信号驱动打印元件,并且检查电路将检查电路和第二端子设置为与彼此成开路(open)状态。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打印装置,其上可安装打印头,该打印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到打印头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当从第一端子输出检查信号时第二端子的电压来确定打印装置与打印头之间的连接状态;打印控制单元,用于从第一端子输出用于驱动打印头排出液体的控制信号;以及测量单元,用于测量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之间的电阻值。
通过以下对示范性实施例的描述(参考附图),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打印装置和打印头的布置的示例的电路图;
图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布置的示例的电路图;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检查电路的布置的示例的电路图;
图4A和4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打印装置和打印头的操作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5A和5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头的加热元件的结构的示例的视图;以及
图6A和6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头的电阻元件的结构的示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各种实施例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的元素并且重复性描述将被省略。根据需要可以改变或组合各个实施例。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涉及一种诸如喷墨打印机之类的打印装置,其通过从打印头朝着诸如纸张片材之类的打印介质排出诸如墨之类的液体来执行打印。打印头具有基板,在该基板上形成有用于向墨施加能量以从喷嘴排出墨的打印元件。打印元件可以是压电元件,其在有电流供应时变形并且推出墨,或者打印元件可以是加热元件(加热器),其在有电流供应时加热并且产生气泡以推出墨。另外,打印头可以是墨盒型打印头,其中用于储存墨的罐与打印头本身成为一体,或者打印头可以是具有用于可拆卸地保持罐的保持结构的打印头。在以下实施例中,将描述打印头是墨盒型的并且加热元件用作打印元件的情况。打印头被制造为可更换的部件,并且可被安装在打印装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96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