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电池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9874.2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5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龙;孙延先;宋泽斌;潘健健;刘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2;H02H7/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电池 保护装置 | ||
1.一种电动车电池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单元(1)、单体电池电压输入接口(2)、单体电池电压采集电路(3)和若干个电压均衡电路(4),所述电压均衡电路(4)与电动车电池(7)内的单体电池(8)一一对应,每个电压均衡电路(4)与对应的单体电池(8)串联成一个回路,所述电压均衡电路(4)包括开关管(5)和功率电阻(6),所述开关管(5)、功率电阻(6)与对应的单体电池(3)串联成一个回路,所述开关管(5)的控制端与中央处理单元(1)电连接,所述单体电池(8)通过单体电池电压输入接口(2)与单体电池电压采集电路(3)电连接,所述单体电池电压采集电路(3)与中央处理单元(1)电连接,所述电动车电池保护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7)、第一三极管(18)和第二三极管(19),所述温度传感器(17)安装在电动车电池(7)上,所述中央处理单元(1)分别与温度传感器(17)、第一三极管(18)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19)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18)的集电极与第一MOS管(11)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18)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19)的集电极与第二MOS管(12)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19)的发射极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电池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充电检测电路(9)、过放电检测电路(10)、第一MOS管(11)和第二MOS管(12),所述电动车电池(7)的正极与负载(20)正极电连接,所述负载(20)负极与第一MOS管(11)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一MOS管(11)的漏极与第二MOS管(12)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MOS管(12)的源极与电动车电池(7)的负极电连接,所述过充电检测电路(9)分别与单体电池电压采集电路(3)和第一MOS管(11)的栅极电连接,所述过放电检测电路(10)分别与单体电池电压采集电路(3)和第二MOS管(12)的栅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电池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传感器(13)、与门电路(14)和过流检测电路(15),所述电流传感器(13)串接于电动车电池(7)与负载(20)之间,所述过放电检测电路(10)和与门电路(14)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过流检测电路(15)分别与电流传感器(13)和与门电路(14)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与门电路(14)的输出端与第二MOS管(12)的栅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电池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短路检测电路(16),所述短路检测电路(16)分别与电流传感器(13)和与门电路(14)的第三输入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电池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5)为光电耦合器,所述光电耦合器的一个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单元(1)电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的一个输出端与对应的单体电池(8)正极电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功率电阻(6)一端电连接,功率电阻(6)另一端与对应的单体电池(8)负极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98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半导体温差发电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分布式微网能量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