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路标识报文的转发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0820.8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2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曹青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29/12;H04Q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 标识 报文 转发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路标识报文的转发处理方法,在EPON系统的OLT接到用户设备上报的上行协议报文时,OLT的管理CPU根据上行协议报文中的用户信息新建或更新相应的用户记录,来管理与该用户信息相匹配的目的MAC地址及下行转发信息;OLT收到服务器下发的下行协议报文时,管理CPU查找所记录的用户MAC地址与下行协议报文中的目标MAC地址一致的用户记录,并将所述下行协议报文转发至用户记录所指定的用户设备;当下行协议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是广播地址时,管理CPU将该广播地址替换为用户记录中的用户MAC地址,实现对指定用户设备的唯一单播转发,解决了下行协议报文全部广播或部分广播等造成用户带宽消耗过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领域,特别涉及EPON系统中一种新的线路标识报文的转发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PON(无源光网络)业务及交换业务均由PON芯片处理的EPON(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其中线路标识协议报文处理转发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PPPoE+的处理:
PPPoE(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的实现过程包括发现(Discovery)阶段和会话阶段,线路标识主要对发现阶段进行处理。发现阶段流程如下:
1. 用户主机发出PPPoE有效发现初始(PADI)包。PADI包必须至少包含一个服务名称类型(Service-Name)的标签,用于向接入设备提出所要求提供的服务。
2. 接入设备收到在服务范围内的PADI包后,发送PPPoE有效发现提供(PADO)包以响应请求。PADO包必须包含一个接入设备名称类型(AC-Name)的标签以及一个或多个服务名称类型标签,表明可向用户主机提供的服务种类。
3. 用户主机在可能收到的多个PADO包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接入设备,选择的原则是根据 PADO中接入设备名称类型标签和服务名称类型标签的内容。然后用户主机向所选择的接入设备发送PPPoE有效发现请求(PADR)包。PADR包必须包含一个服务名称类型标签,确定向接入设备请求的服务种类。当一个用户主机在确定时间没有收到PADO,它会重发一个PADI,同时等待两倍的时间。这种过程可以根据需要重复多次。
4. 接入设备收到PADR包后准备开始 PPP(点对点协议)会话,它发送一个PPPoE有效发现会话确认(PADS)包。PADS 包也必须包含一个服务名称类型的标签确认向用户主机提供的服务。当用户主机收到PADS包确认后,双方就进入PPP会话阶段。如果接入设备不能识别 PADR中的服务名称类型的标签,则会回一个包含服务名称错误( Service-Name-Error ) 标签的PADS。如果用户主机在确定时间没收到PADS包,与没收到PADO作同样处理。
还有一种PPPoE有效发现终止(PADT)包,在一个PPP会话建立后它随时可由用户主机或接入设备中任何一方发送,指示PPP会话已终止。
如图1所示,EPON系统的 OLT(光线路终端)属于一个局域网设备,通常一个OLT下面都会接成百甚至上千台ONU(光网络单元),每台ONU下又会加挂多个EoC(以太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设备,通过EoC设备来接入多个终端用户,所以一个OLT下面接入的终端用户会是成千甚至上万个。PPPoE+主要是将发现阶段的上行PPPoE协议报文PADI/PADR从OLT的PON口转发到管理CPU,经过管理CPU添加一些用户物理信息,再由上联口NNI发送到服务器。对于下行PPPoE协议报文PADO/PADS,从OLT的上联口转到管理CPU,经过管理CPU剥离用户物理信息,再由PON口下发到用户。在PON业务及交换业务均由PON芯片处理的EPON系统中,虽然使用了单播MAC地址,但芯片上联口收到的下行PPPoE协议报文还是会被广播到该块芯片所有PON口下的所有ONU及所有用户。
二、DHCP Option 82的处理: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08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联网图像感知模块
- 下一篇:一种低增益低功率直放站的隔离度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