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薯酒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71719.4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0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唐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楠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A61K36/8998;A61P3/06;A61P3/1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苏家达 |
地址: | 541002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薯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又名甘薯,在我国广泛栽培,资源十分丰富。红薯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是一种旱地粮食。同时红薯也是一种保健食品,红薯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健胃消食、降血脂、血糖等多种功能。我国红薯产量高,鲜销价格较低,贮藏成本高。因此,红薯深加工是一条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红薯商品价值的有效途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红薯的功效,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高血脂、控制胆固醇和糖尿病的具有保健效果的红薯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红薯酒,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原料包括:红薯100-200kg、大麦4-6kg、糯米22-26kg、酵母2-4kg,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红薯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A)将大麦浸泡育成麦芽至1寸成;将糯米加水蒸熟成米饭;将麦芽和熟糯米饭打浆混合搅拌,渗入80-100kg的纯净水稀释,滤去残渣,然后,在26-32℃条件下发酵2-3小时,滤液经蒸煮滚沸后再以80-90℃的文火蒸煮至有丝绸状的粘稠液,得麦芽糖浆候用;
B)将红薯加热直至煮烂,冷却捣烂红薯并加入由工序A所得麦芽糖浆,加入酵母,充分搅拌,在26-28℃温度中进行发酵,时间为16-28天,过滤,得发酵滤液;
件)将发酵滤液进行蒸馏,双蒸时可得酒精度为38-55度的酱香红薯酒,单蒸可得酒精度为12-28度的红薯酒;
价)经双蒸所得的酱香红薯酒直接罐装为成品,单蒸所得的红薯酒再经瞬时灭菌、罐装为成品。
所述瞬时灭菌采用超高温瞬时灭菌机,灭菌条件为:温度为115℃~125℃,时间为3秒。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1、自制酵母菌种:本发明将新鲜红薯、酒基为熟糯米和酵母(酒曲)按比例混合渗透,保温发酵,得到酵母菌种。所得这种酵母菌经检测为高氨基酸,是人体的必需品,营养高,久服能养颜,补血,抗疾病,降血压,降糖尿病毒,还能减肥,同时,制作菌种在洁净车间中进行,菌种纯度高,不含杂菌,确保产品质量。
2、在菌种制作、果酒酿制生产中,均加入一定比例的熟糯米,由于糯米具有润肠、补胃的功效,能够提高产品中氨基酸的含量,还能增加补气血,祛风生津,润肺护肝作用,综合提高红薯的保健及治疗效果。
3、传统工艺采用酵母发酵,传播,或当次发酵到时间制作,而本发明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再次加入熟红薯和熟糯米,目的在于增加红薯的保健有效成分。
4、产品中,不添加防腐剂及化学稳定剂,不加糖,纯属绿色、健康、带疗效作用的保健食品。
具体实施方式
由红薯制备酱香红薯酒、红薯酒。
配料:红薯200kg、大麦4kg、糯米26kg、酵母2kg,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A)将大麦浸泡育成麦芽至1寸长,4kg大麦可育鲜麦芽约8kg;将糯米加水蒸熟成米饭,26kg糯米可蒸成大约40kg的熟糯米饭,将麦芽和熟糯米饭打浆混合搅拌,渗入80-100kg的纯净水稀释,滤去残渣,然后,在26-32℃条件下发酵2小时,观察有暴裂波纹,若无此现象,需延长发酵时间,口味试汤质有微甜后进行过滤,滤液经蒸煮滚沸后再以80-90℃的文火蒸煮至有丝绸状的粘稠性,得麦芽糖浆候用;制好的麦芽糖浆约35-40kg;
B)将红薯加热直至煮烂,冷却捣烂红薯并加入由工序A所得麦芽糖浆,加入2kg酵母,充分搅拌,在26-28℃温度中进行发酵,时间为16-28天,过滤,得发酵滤液;
件)将发酵滤液进行蒸馏,蒸馏采用酿酒通用的蒸馏设备,经双蒸后可得酒精度为38-55度的酱香果酒约45kg,单蒸可得酒精度为12-28度的果酒约125kg;
价)经双蒸所得的酱香红薯酒直接罐装为成品,单蒸所得的红薯酒再经瞬时灭菌、罐装为成品。
所述瞬时灭菌采用超高温瞬时灭菌机,灭菌条件为:温度为115℃~125℃,时间为3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楠,未经唐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17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