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寄家和地葬相宜的隐式的数字兼实体生前信息宫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1935.9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5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振牛 |
主分类号: | E04H13/00 | 分类号: | E04H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46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宜 数字 实体 生前 信息 | ||
技术领域:殡葬文化。
背景技术:万千年来以至今日,由于历史科学观的限制,在殡葬文化领域,人类只承认逝者的遗体信息物才是代表逝者的主体,并对其进行人文纪念。又因文化、信仰各异,对逝者遗体处置方案和人文纪念方案,有天葬、地葬、水葬丧、火葬等,并已形成根深蒂固的殡葬文化。我国同大多国家一样,多采用地丧(棺柩)和火丧(骨灰盒)的使用土地的技术方案。目前,我国及一些国家进入老龄化,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高费用的社会矛盾日渐突出。
发明内容:
凡是技术及技术方案,必然有文化内涵。本技术方案首先要涉及文化,具体涉及殡葬文化。
一、本创新技术方案的文化标的。
文化标的是配合现代殡葬文化的国策,既实施更文明、更科学、更人性化的、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使殡葬费用节俭的现代殡葬文化国策。每种文化国策必然有其实施载体,本发明方案正是这种现代殡葬文化实施载体的核心部分。
各国殡葬文化各异,但概而论之,不过是两部分:一、对逝者遗体的处置;二、以其遗体信息载体进行人文纪念。殡葬文化不管怎样改革和发展,都少不了这两部分,都必须在这两部分上做文章。本发明方案就是在逝者遗体回归大自然于无形的前提下,实行对逝者人文纪念的文明、科学的实施载体。
进步的殡葬文化国策,从推行到蔚成国民普遍接受的新风,必然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本技术方案就是适应这种过渡的、寄家、地葬两相宜的殡葬文化核心载体。
无论世上多少种关于生死的哲学、信仰,其根源都是如何面对、如何认识有亲情的逝者遗体,以及什么信息物才是代表有亲情的逝者的信息载体。
只有“代表有亲情的逝者的信息载体”的认知有了科学的飞跃和转移,才是现代殡葬文化国策成熟、可能实施的历史条件。这个历史条件已经具备。只是,人类风俗文化往往置后于先行者,需要先行者借助成功的国策和社会综合力量推行、实现。
成功的现代殡葬文化国策,必须是科学的、人性化的、民俗化的、包容不同信仰的、代表殡葬文化进步的国策;与之配合的、充当其核心载体的、成功的创新技术方案,其前提也必须是科学的、人性化的、民俗化的、包容不同信仰的、代表文化进步方向的创新技术方案。
二、本创新技术方案的文化切入点。
只所以要找“切入点”,是因为,当今有关殡葬文化改革的研究,虽然很积极、很深入,但遣憾的是,仍然没有跳出冗繁、混沌境界(没跳出“只有遗体才代表逝者”的原始认识观的圈子),没有高屋建瓴地条理出关键突破口。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但找到它、认识它、利用它,却并非易事。因本文是技术发明方案,虽有必要,但只能简述:
人类对自身生死的学说、信仰众多,概括为两类:有神论和无神论。从二者科学地找出其共同点作为切入点,就会人性化、包容性强、事半功倍。这个切入点就是对人的生命及其死亡的理性认识和感情寄托的共同点。
无神论者认为人的躯体和思维都是以四维方式的物质运动,遗体只是生前信息物的其中一部分;有神论者认为活人是躯体和灵魂的合二为一,死亡是二者的分离,遗体只是生前信息载体的一部分。好,共同点找到了:“遗体只是生前信息载体的一部分”。这一共同点很重要,就是:如果找到二者认同的、最能代表逝者生前信息的、最科学、心理感受最温馨、最方便作为纪念的逝者生前信息载体,文章就好做了。
在这一共同点上作好文章,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感情寄托者就可能被潜移默化地、自觉自愿地改变殡葬文化观念,就可能潜移默化地、自觉自愿地吐故纳新,接受和厉行升华和飞跃了的、放弃使用土地的、简俭的现代殡葬文化。本创新技术方案就是配合作好这一文章的一部分。
三、本技术方案的文化创新特征。
潜移默化地引导作用。由以逝者生前遗体及其衍生物(骨灰)为殡葬文化主体,引导向以逝者生前数字信息承载物为主的现代殡葬文化主体;由费用昂贵引导向费用节俭;由占用土地纪念引导向使用个人庭室空间纪念。(见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牛,未经王振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19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套管防护型井口
- 下一篇:一种用于打桩机的水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