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72450.1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3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邱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蓝湖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茶 加工 方法 | ||
1.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鲜叶处理、杀青、初揉、初烘、复揉、做形、干燥步骤以及提香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步骤是先、后使用连续式滚筒杀青机和微波杀青机进行杀青,使用连续式滚筒杀青机时,温度为180~230℃,时间2~4分钟,当达到叶质较柔软,尚有光泽略带青气时,进入微波杀青机杀青,微波杀青机杀青的温度为130~190℃,时间2~7分钟,待杀青叶叶质柔软,失去光泽,叶色暗绿,青气散失,清香逸出时出叶,出叶后鼓风摊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过程中是用茶叶提升机匀叶器均匀上叶;出叶时的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50~60%;摊凉的厚度为2~5厘米,时间10~18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香步骤是先、后用微波茶叶提香机和远红外提香机进行提香,微波茶叶提香机温度为150~170℃,时间1~3分钟,待茶香较浓时进入远红外提香机提香,远红外提香机温度为160~200℃,时间2~5分钟,达到茶香浓郁,水分在6.5%~7%时下烘,下烘温度为95~100℃,下烘达到干燥程度为:手捏茶叶成粉,茶香明显,有显著熟香味,然后进行鼓风摊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香过程中是用茶叶提升机均匀上茶,速度中速;所述下烘时间为20分钟;所述鼓风摊凉的厚度5~9厘米,时间20~35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做形步骤包括机器做形步骤和人工辅助做形步骤,
所述机器做形步骤的具体操作为:做形温度控制在70~130℃,使茶条在往复运动的做形机内理直,待茶条达到紧直,色泽翠绿,茶香发出时下锅,下锅后鼓风摊凉,摊凉厚度3~7厘米,时间10~20分钟,含水量控制在15~25%;
所述人工辅助做形步骤的具体操作为:在茶叶烘焙机内进行,烘焙机进风口温度100~140℃,操作手法为:两手心相对,将茶叶抓入手心,按前后方向搓条、用力适中,边搓条,边投入锅中,反复操作,后期手搓力道减轻,整个过程需时5~8分钟,待茶叶含水量在12~18%,且茶条紧直油润时下烘焙机,之后进行鼓风摊凉,摊凉的厚度4~8厘米,时间10~2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鲜叶处理步骤为:将鲜叶摊凉,摊凉厚度为2.5~5㎝,摊凉时间3~10小时,鲜叶含水量控制在65~75%;
所述初揉步骤为:在烘干机中自动进行,调节上叶厚度和初揉速度,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10~130℃,初揉后茶叶含水量为30~40%时转入初烘;
所述初烘步骤为:采用烘干机中进行下烘,95~105℃温度烘焙30~60分钟,下烘后的下烘叶鼓风摊凉,摊凉厚度3~7厘米,时间8~16分钟;
所述复揉步骤为:以松泡式装满揉桶,按空压~轻压~空压原则加压,待茶条成紧细成形时下桶,揉时30~45分钟;
所述干燥步骤为:在烘干机中进行,烘干机进风口温度在90~120℃,茶叶含水量烘到6~7%下烘干机,下烘茶叶进行冷却摊凉,摊凉厚度4~8厘米,时间15~25分钟;干燥程度:手捏茶叶时,茶叶成粉,茶香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蓝湖食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蓝湖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245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