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检测重金属离子的多通道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2709.2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0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杨;关敏;王成艳;曾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414 | 分类号: | G01N27/4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检测 重金属 离子 通道 传感器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InP基HEMT的多通道传感器,用于检测重金属离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用于同时检测不同重金属离子的InP基HEMT单元传感器,各该单元传感器具有检测溶液样品中的重金属的检测区域;
一个微流控片,用于将所述溶液样品分流至各单元传感器,且该微流控片具有多个微流控通道,各微流控通道与所述各单元传感器的所述检测区域连通;所述微流控片还包括注入孔,该注入孔与每个微流控通道相连,用于将溶液样品从注入孔引入所述InP基HEMT的栅极区域;
所述各单元传感器包括InP基HEMT和位于InP基HEMT的栅极的用于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敏感膜,其能够根据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而使其电荷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InP基HEMT的栅极电荷,使得InP基HEMT的源漏电流发生变化;
所述微流控片与所述多个InP基HEMT单元传感器键合形成;
该HEMT包括衬底(101)、缓冲层(102)、隔离层(104)、δ硅掺杂层(105)、势垒层(106)、帽层(107),其中各层结构分别为:
1000μm的InP基的衬底、Ino.52Alo.48As缓冲层(102)的厚度为1μm;
Ino.53Gao.47As沟道层(103)的厚度为20nm;
Ino.52Alo.48As隔离层(104)的厚度为4nm;
δ硅掺杂层(105)的厚度为4nm;
Ino.52Alo.48As势垒层(106)的厚度为20nm;
帽层(107)为高掺杂的Ino.53Gao.47As帽层,厚度为30n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InP基HEMT的多通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片使用PDMS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InP基HEMT的多通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敏感膜由在栅极固定可以特异性识别重金属离子的分子得到,其中分子包括单链DNA,重金属离子单克隆抗体,DNA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InP基HEMT的多通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InP基HEMT的栅极区域面积为500~1500μm2。
5.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的InP基HEMT的多通道传感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InP基HEMT;
S2、在所述InP基HEMT上形成源漏电极和栅极金属电极;
S3、在多个所述InP基HEMT的栅极金属电极上形成用于同时检测不同重金属离子的敏感膜,其能够根据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而使其电荷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InP基HEMT的栅极电荷,使得InP基HEMT的源漏电流发生变化;
S4、将一个微流控片与所述多个InP基HEMT键合,使各微流控通道与所述多个InP基HEMT的栅极金属电极的区域连通;其中,微流控片还包括注入孔,该注入孔与每个微流控通道相连,用于将溶液样品从注入孔引入所述InP基HEMT的栅极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InP基HEMT的多通道传感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片使用PDMS制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InP基HEMT的多通道传感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敏感膜由在所述InP基HEMT的栅极金属电极区域固定可以特异性识别重金属离子的分子得到,其中分子包括单链DNA,重金属离子单克隆抗体,DNA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270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