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暗场显微观察的电化学反应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4100.9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8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康;庞洁;夏兴华;吉丽娜;王凤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8 | 分类号: | G01N27/28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暗场 显微 观察 电化学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用于暗场显微观察的电化学反应池。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学显微技术和光谱技术等通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已被应用于越来越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和生产部门。单粒子光谱是基于显微成像技术的一种传统的光谱研究方法。将光谱显微技术与TEM、SEM、STM及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电化学等相结合,已经成为研究纳米金属胶体的最简单、方便的方法之一。目前已发表的可用于暗场显微镜下使用的电化学反应器,多存在操作不便,重复使用性差,器件集成复杂,难以实现长时间使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暗场显微观察的电化学反应池,解决目前可用于暗场显微镜下使用的电化学反应池,多存在操作不便,重复使用性差,器件集成复杂,难以实现长时间使用等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用于暗场显微观察的电化学反应池,包括电化学反应池和电化学原件,其中,所述的电化学反应池为在ITO玻璃片上安装带孔的绝缘薄层一,绝缘薄层一上的孔为两个且两个孔相连;电化学原件包括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分别定位安装在绝缘薄层一上的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薄层一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薄层,以下简称PDMS薄层。
进一步的,还包括绝缘薄层二,绝缘薄层二介于绝缘薄层一和ITO玻璃片之间,绝缘薄层二上开有一个孔,绝缘薄层一上还开有第三个孔,第三个孔和前两个孔相连,且和绝缘薄层二上的孔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薄层二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薄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对电极和参比电极的底端缠绕成螺旋状同心圆的平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对电极和参比电极的底端螺旋结构的直径略小于绝缘薄层一上的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极定位装置,该装置包括底板和套管,底板纵向定位安装在电化学反应池的旁侧且底板上纵向固定有套管,套管分别套装在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管为扁平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本发明的电化学反应器制作简单、成本低、可反复使用、操作便利、可以长时间工作高度可调等优点,更加适合于暗电场操作;同时,可以很好的隔离开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与工作电极,有效的防止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化学反应前暗场显微镜下的纳米粒子的成像;
图3是电化学还原反应后暗场显微镜下的纳米粒子的成像。
图中,1 ITO玻璃,2绝缘薄层一,3对电极,4参比电极,5绝缘薄层二,6底板,7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可用于暗场显微观察的电化学反应池,包括电化学反应池和电化学原件,其中,所述的电化学反应池为在ITO玻璃片1上安装带孔的绝缘薄层一2,绝缘薄层一2上的孔为两个且两个孔相连;电化学原件包括对电极3和参比电极4,对电极3和参比电极4分别定位安装在绝缘薄层一2上的孔中。绝缘薄层一上的孔为接受样品的空间。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薄层一2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薄层,也可以是其他不导电的高聚物等材料。由于绝缘薄层一非常薄,因此可以实现暗场下低高度操作。
由于电极之间距离很小,为了防止短路,还包括绝缘薄层二5,绝缘薄层二5介于绝缘薄层一2和ITO玻璃片1之间,绝缘薄层二5上开有一个孔,绝缘薄层一2上还开有第三个孔,第三个孔和前两个孔相连,且和绝缘薄层二5上的孔对齐。增加第二个薄层,使得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与工作电极很好的隔离开,可以很好的防止短路。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薄层二5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薄层,也可以是其他不导电的高聚物等材料。
为了增加对电极和参比电极的工作面积,所述的对电极3和参比电极4的底端缠绕成螺旋状同心圆的平面结构。同时,所述的对电极3和参比电极4的底端螺旋结构的直径略小于绝缘薄层一2上的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极定位装置,该装置包括底板6和套管7,底板6纵向定位安装在电化学反应池的旁侧且底板6上纵向固定有套管7,套管7分别套装在对电极3和参比电极4上,对电极进行固定。所述的套管7为扁平型,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电极发生旋转。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41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