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端子组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组的电连接器组合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74174.2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1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戴宏骐;游万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05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4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端子 具有 连接器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端子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止导电端子位移结构的导电端子组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组的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以便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数据等。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收容於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以及遮覆在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壳体。为了满足信号传输稳定的需求,需要确保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之间对接稳定,谨防导电端子偏移,从而导致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对接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之间接触不良。现有SFP板端连接器采用射出成型的固持板来固定导电端子。但是,导电端子依然会在所述固持板内发生水平位移。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组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组的电连接器组合,该导电端子组可以防止导电端子在固持板内发生水平位移,从而确保导电端子与对接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进行可靠电性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导电端子组,包括: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射出成型以固定所述导电端子主体部的固持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前端倾斜延伸形成的弹性臂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后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焊脚,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自所述主体部向相邻主体部凸伸。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同侧。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与相邻主体部的凸起相对,所述凹槽与相邻主体部的凹槽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与相邻主体部的凹槽相对,所述凹槽与相邻主体部的凸起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板包括固持所述主体部的第一固持板以及固持所述焊脚的第二固持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持板两侧靠近所述弹性臂处设置有倾斜导引面。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若干堆叠式电连接器以及金属外壳,所述堆叠式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组,所述导电端子组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及射出成型以固定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前端倾斜延伸形成的弹性臂及自所述主体部后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焊脚,所述金属外壳遮覆在所述堆叠式电连接器的外侧,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自所述主体部向相邻主体部凸伸。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同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板包括固持所述主体部的第一固持板及固持所述焊脚的第二固持板,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收容所述第一固持板的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持板设置有限位块及定位块,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及与所述定位块相配合的定位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导电端子通过设置于导电端子上的凸起、凹槽,使得固持板可以更牢固地固持导电端子,从而可以防止导电端子在固持板内发生水平位移,进而确保导电端子与对接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进行可靠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部分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绝缘本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导电端子组的立体图。
图6为第一导电端子组的立体图。
图7为第一导电端子组的导电端子的示意图。
图8为第二导电端子组的立体图。
图9为第二导电端子组的导电端子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金属外壳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所示金属外壳的主壳体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0所示金属外壳的底壳体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0所示金属外壳的后壳体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0所示金属外壳的隔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41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